淺談桃園藻礁及其保育之道(上)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淺談桃園藻礁及其保育之道(上)

2014年03月11日
作者:潘忠政(桃園在地聯盟)

去年底,甫獲金馬獎的齊柏林「看見台灣」空拍紀錄片風靡全台,創下台灣紀錄片的超級票房紀錄。而片中讓觀眾驚鴻一瞥的桃園藻礁,也正悄悄的竄入觀眾的心靈,不少人開始關注這個陌生且被政商糟蹋多年的國門驕傲。

多孔隙環境的藻礁礁體(攝於觀新藻礁)

藻礁的珍稀、功能與分布

珊瑚礁和藻礁都是生物造礁,最大的差別是在珊瑚礁是「動物」造礁,而藻礁是「植物」造礁。提起珊瑚礁,一般人不陌生;問起小朋友,有的還會興奮的加碼告訴你「小丑魚和海葵」的共生情趣。沒錯,珊瑚礁成長在水質清澈的海域,強烈日照導致旺盛的光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多孔隙環境是海中生物很好的棲息地,生態豐富異常,故有海中熱帶雨林之稱。但相對於動物造礁的珊瑚礁,以植物造礁的藻礁,也屬海岸多孔隙環境,同樣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他們在水質佳,水溫高的地方搶不過動物造礁,卻能在較惡劣的環境裡自成一片和珊瑚礁媲美;而藻類造礁過程緩慢,以桃園海岸造礁主體的無節珊瑚藻為例,20年還成長不到1公分,她比之珊瑚礁平均年成長1公分,實在是更為稀有特別。

此外,藻礁具有海浪消波的功能,提供生物緩衝的生存空間,是天然的海岸屏障。桃園海岸的潮差和海浪都大,但有藻礁的地方,浪打到岸上時,就明顯削弱。而多孔隙環境的藻礁,豐富的生態令人流連忘返。觀賞珊瑚礁生態,需要重裝下海,潛水衣、氧氣瓶不能少,但觀察藻礁生態,在退潮後的潮池裡就可一覽無遺。即使在近年不斷衰退萎縮的觀新藻礁區,我們仍可以看到各種魚、蝦、蟹、貝或悠遊或覓食,隨時都能帶給觀察者無限驚喜,這裡無疑是環境教育絕佳的場所。

藻礁區最強勢的蟹類,兇猛酋婦蟹。

唐白鷺是世界二級保育類動物,資料顯示目前在全球的數量約3000隻上下,這些嬌客每年春秋過境台灣約停留10餘天到一個月。根據特生中心研究員劉靜榆博士口述,10幾年前,桃園生態攝影家曾義和老師曾經在觀新藻礁看到300隻以上的唐白鷺齊聚覓食畫面,可以想見當年此地生態數量之浩繁,藻礁的海洋生物育嬰房功能不言可喻。

藻礁因為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長大的魚兒游到近海,就形成絕佳的漁場,所以桃園藻礁造就了地方兩個漁港,分別是桃園北部的竹圍漁港和南方新屋鄉全台唯一的客家漁港—永安漁港,昔日漁民滿載而歸笑呵呵的景象仍鮮明的留存在當地漁民腦海中。

全台海岸含外島澎湖約1520公里,有藻礁的海岸估計不到50公里,已屬珍稀;其中,桃園海岸就佔了27公里,更可謂得天獨厚。其餘如新北市的三芝、石門,台東的杉原、三仙台,屏東墾丁,以至外島澎湖都有零星的藻礁分布,但都不若桃園綿延而完整。

桃園藻礁的造礁主體,紫紅色的無節珊瑚藻。

台大地質系陳文山教授表示:由單一藻類(指無節珊瑚藻)造礁的桃園藻礁非常稀有,具有世界遺產的潛力。台大海洋研究所戴昌鳳教授2008年的研究報告則說明桃園藻礁已超過7500年的歷史;該研究報告指出:在鑽探的礁體中發現珊瑚礁與藻礁有交錯成長現象。顯示桃園藻礁其實蘊藏著台灣西部海岸地層、地質、氣候變遷的密碼,有待更多志士去鑽研印證,或可為當今極端氣候找出解厄的天機。

擁有如此珍稀獨特的地質、海岸安全的屏障,又是生猛海鮮的自然冰箱,還是休閒勝地、環境教育的絕佳場域,為什麼出現在〈看見台灣〉紀錄片裡會成為國人感傷的嘆息呢?

僅存的藻礁區生態面臨急速消失的危機

如今桃園海岸北起竹圍漁港的南崁溪,南至觀音鄉大堀溪口近20公里的藻礁海岸,30年來的生態可說幾近滅絕,元凶正是大園、觀音兩大工業區和各小溪沿線工廠。這些工廠早年肆無忌憚,連大白天也把違規的廢水排進溪流,溪流匯聚之後就荼毒了河口、海洋。近年國人環保意識高漲,各地居民自力救濟組河川巡守隊,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業者改為利用暗管在夜間偷排,政府公權力也不彰,致使這些不肖廠商持續逍遙法外,桃園的海岸生態也始終沒有修復生息的機會。

環保署20121016公布查緝到的業者偷排示意圖。

2001年,東鼎公司以填海造陸方式打造觀塘工業區及其港口,不久大潭火力發電廠開始運轉又建築了入水、出水兩座導流堤,四大突堤和突堤效應造成的淤積,再把約3公里的藻礁區活埋,如今僅存於觀音新屋交界約4公里的觀新藻礁區尚有無節珊瑚藻在造礁成長。這塊藻礁區無疑也是桃園海岸的最後淨土,它的存亡已經成為桃園海岸未來發展的指標。如果影響觀新藻礁區生長的因素能被有效排除,則北桃園海岸的死寂也將因此起死回生;若是無力守護,則正式宣告桃園海岸全面淪亡,桃園縣刻正積極提倡的濱海休憩產業必然是場幻夢;當桃園海岸的資源枯竭,桃園縣府極力打造的客家地區唯一漁港──「永安漁港」觀光休憩區前景也將黯淡無光!

桃園藻礁多處被工業汙染,造成礁體被侵蝕、生態死寂的慘狀。

不幸的是,觀新藻礁區目前也因工業污染和突堤效應造成的漂砂覆蓋,導致生態急速萎縮中。根據特生中心劉靜榆博士6年來的觀察,觀新藻礁區的生態正以等比級數的速度消失中。保育類動物唐白鷺幾乎完全失去蹤影,原先遍佈生長的牡蠣也只剩下被藻礁膠結過的殘骸;兇猛酋婦蟹、達氏短槳蟹這兩種藻礁區最常見也較耐汙的大型蟹類雖然還可以看到,數量則明顯減少中。

狀況顯示搶救桃園藻礁已是刻不容緩,但保育之道官方與民間卻出現不同的聲音。民間要求以文資法來劃設自然保留區,官方在近期卻提出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之議,孰佳?

(未完,下篇明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