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論壇】小的胡蘿蔔也美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服貿論壇】小的胡蘿蔔也美

2014年04月11日
作者: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胡蘿蔔;圖:吳明益

最近英國舒馬赫學院的協辦人,印度學者Satish Kumar來台演講,成了討論服貿議題中,非常特殊的聲音。舒馬赫學院是為了響應與紀念出生於德國的經濟學者舒馬赫(E. F. Schumacher)而成立的,我大概十幾年前加入生態關懷者協會,其中一場讀書會,討論的就是舒馬赫最重要的著作《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 1973)。

小即是美在當時全球瘋狂追求高度工業經濟發展的時代,提出一個結合生態學與經濟學的聲音,那就是「全球最大的資本是由自然界而不是由人類所提供的」。單純談經濟往往忽略了「自然界資本」(natural capital)。比方說發展塑膠工業來自於石化工業,石化工業的資本是地球的石油,以及土地吸收碳的負荷量。但企業家視其為免費財,而由後來的受汙染者共同支付。

舒馬赫因此對於大規模的發展提出警示,他認為經濟體應走向「小即是美」的道路。技術人員提供的方法和設備應該有三個條件:「夠便宜至每人都能確實掌握」、「適合於小規模的運用」、「能與人類對創意的需求相吻合」。舒馬赫的概念方案因此與後來的「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或譯為永續性,但這個中文詞顯得太天真,真有什麼東西是「永」續的嗎?)有很深的關係,某種程度也啟發了「小額貸款」、「小型企業」、「小型農業」等許多概念。

舒馬赫還提出「佛教經濟學」。他用正業(Right Livelihood)來解釋人類經濟無法離開「勞動」,而「勞動」應該能提供人利用及開發其才能的機會、使人能藉由與別人共同進行一項任務而去除我執,以及為適宜的生存帶來所需的物品或服務。其次,他將「中道」詮釋為「簡樸」及「非暴力」。並且提出「中道科技」(a Middle Way in technology)的概念,鼓勵只藉由相對的低消費,產生高度滿足感。

舒馬赫的概念顯然跟高度資本主義的消費市場邏輯背道而馳。現今我們市場講的「簡約」美學,常常是「昂貴」的象徵;而「低調」,卻隱涵著「奢華」的意圖。更不用談大量、暴力(對工人或是動物),以及浪費的生產了。

舒馬赫學院在英國一個小鎮Totnes,我還沒有機會去。從官網可以查到他們開設的各種短期課程、職業課程與研究課程。根據資料,這個小鎮甚至發行了自己的貨幣,而參加舒馬赫學院課程的人,都得親自勞動,以體會從大地索食的真理。

網路上有Kumar來台演講的摘錄報導,他認為「很多人看經濟,只著重在GDP、工廠、生產,但經濟包含地球上所有家園,樹林、河川、土地、動物、山巒」,而台灣是個小島,購物中心、飛機、房屋已經夠了,不該在農地繼續蓋房子,「但我們似乎放逐了大自然,宜蘭保留農地被說未開發,蓋醜醜的購物中心才叫開發。」Kumar說,都市人應該多留一點時間,去農地工作,而且不要心存回報。

Kumar顯然是忠誠的舒馬赫繼承人。

對我來說,我最痛苦的職業是教書,最快樂的活動是耕地或到野外,最痛苦並快樂著的工作是寫作。到田地裡工作,無論多麼炎熱、疲累,這兩年多來越來越吸引我。趕在回台北之前,到田裡收獲了少量蘿蔓生菜和胡蘿蔔。

胡蘿蔔的收成通常要經過三至四個月,到了差不多成熟期的時候,你可以用手指撥開泥土,看看根的周徑,根徑的大小並不能依靠葉形的大小來判斷。我們採取只有自己處理少量堆肥的方式種植胡蘿蔔,而土地裡的微生物,顯然還需要時間恢復生機,因此每根頂多只有兩根手指頭粗,土地、汗水與時間就是我的資本。

對我來說這些胡蘿蔔小而美,它們雖然在市場毫無競爭力,不過三根做一餐咖哩或醃蘿蔔足足有餘,不怕特殊氣味的話,葉子也可以吃。我母親與嫂嫂說這蘿蔔小小的,卻有一種「嗆鼻的土味」,這真是對胡蘿蔔最好的讚美。(相信它們也感到開心)

舒馬赫鼓勵一般人接觸農業,他的理由有三項:第一,使人與自然生態保持接觸,並且知曉自己是自然生態裡極為脆弱的一部分。第二,使人類更大範圍的棲息地更為人性化,顯得更高貴。第三,為未來的生命準備所需的糧食及其他物事。

土地毀壞了,就不可能為未來的生命準備糧食;而工業、貿易的根本還是來自於自然資本。台灣政府始終以為「文創」產業像是「無中生有」的產業,我相信舒馬赫,對土地無感受,無接觸的人沒辦法做出動人的文化產品。

這些話,在有些人耳裡聽來像是古板而且泛道德的論述,但對我來說,卻是一個真切的事實:胡蘿蔔關於氣候學、土壤學,當然,還有舒馬赫式的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