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需樂園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石虎需樂園

2014年06月02日
採訪、撰稿:陳佳利;攝影:葉鎮中、陳慶鍾、許中熹;剪輯:葉鎮中

步履輕盈,目光精準,雙眼間有白色縱線、耳後醒目的白斑,圓點型的豹紋,這是台灣最後的野生貓科動物,石虎。生活在農村與林地交界。有人說,石虎是淺山之王,但在當前的台灣,卻是虎落平陽,名列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牠們數量稀少,僅剩的棲地,卻岌岌可危...

石虎是一級保育類動物

石虎住的離人很近,卻很少人知道這號鄰居。牠們善於躲藏,來去無蹤,被人們看見時,常常是落難了。

特生中心的野生動物急救站,每年拯救超過600隻受傷的野生動物,工作人員最大的期盼,是每隻受傷的個體,康復並回到野外,但常常事與願違。今年1月,1隻中了獸夾的石虎被送到特生中心,當時已經瘦成皮包骨,奄奄一息。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詹芳澤醫師說:「臨床判斷,知道急救是枉然,我們還是做了,設法讓牠舒緩,雖然知道回來的機會很低。」

特生中心的野生動物急救站

根據動物保護法規定,獸夾不能販賣陳列,涉及或傷害野生動物,可處5000至75000元罰鍰,導致動物死亡,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究竟是誰放的獸夾,卻無從查起,喪命的動物有冤無處訴。另外,車禍也是石虎被送來急救的主因之一,因為郊區路網越來越密集,棲地越來越破碎。

石虎的適應力非常強,原本全台灣都有分布,近年來卻只在苗栗、南投、台中郊區有記錄,其中,保留大片原始森林與農地的苗栗,有著穩定的石虎族群,卻也因為環境優美,面臨開發壓力。

環境優美的苗栗有穩定的石虎族群

2011年,串聯苑里到三義的苗50線道路拓寬計畫,在保育人士爭取下暫緩,為石虎保住一方天地。但2003年通過環評的台13線外環道,總長8.2公里,造價52億,打算改善三義木雕街的塞車問題,卻要劃過石虎的另一片棲地。

2014年4月,本案進行環境差異分析,會議當天,數百人為了石虎路過環保署,當中包括國內研究石虎最久的陳美汀,在特生中心展開研究之前,她已經在苗栗進行了十多年的野外調查。

陳美汀說:「長期和石虎相處,牠們就像我的小孩,但是我一年卻要看到非常多石虎死亡。可以想像,每天都得擔心,一接到電話就有人告訴你,小孩死掉了嗎?我為了石虎搬到苗栗,為什麼有人這麼不愛惜這個美好的地方。」

「三義愛石虎,不愛外環道,維護小城特色,發展綠色觀光。」場外抗議聲中,環評會議展開,關心的人並沒有離開,就坐在環保署門口等待。

陳美汀及群眾在環保署門口抗議

到場與會的苗栗縣長表示,將提供40公頃土地,作為生態補償,為了解決塞車問題,幫助三義發展,路一定要蓋。

石虎的生存權,成為開路的焦點爭議,銅鑼鄉民代會副主席林九炱說,石虎在三義銅鑼,多到像野狗,鄉民都抓石虎來打牙祭,引起現場嘩然。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表示,石虎生存在淺山環境,不會到深山,今天任何棲息環境消失了,牠就沒有其他退路。

雖然開發計畫中,提出了生態補償措施,卻是在原本石虎棲息的地方選地,環評委員張學文提出,生態補償原則,是要找原來沒有石虎的地方,再創造一塊,開發單位提出的減輕石虎衝擊規劃,不夠周全,沒有石虎基本資料的論述。最後決議,退回專案小組再審。

台13線外環道蓋不蓋,未來還是硬戰,在它的盡頭,有另一片石虎棲地,同樣面臨挑戰。裕隆公司三義廠,在2014年初,向苗栗縣政府提出擴廠申請,要將產能擴充到年產24萬輛汽車,預計投入80億元資金,發展環保電動車,開發範圍78公頃,全是裕隆公司的私有地。

裕隆公司三義廠提出擴廠申請

苗栗自然生態學會總幹事洪維峰說,裕隆廠在40年前買下來地之後,原本的農墾地,演替成完整的次生林,對石虎和其它保育類動物來說,成了庇護所。78公頃裡面,只有11公頃要做廠房,20公頃是綠地,其中47公頃是停車場。47公頃變成水泥平面,對土地的傷害很大。

扣除計畫中的20公頃綠地,如果開發下去,有58公頃的森林要消失,森林保護著動物,也涵養地下水,加上計畫區中有47%的山坡地,超過30%的坡度,不宜開發,居民期待裕隆公司能尋求替代方案。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理事長郭榮信表示,樹林就像大地的一塊海綿,如果砍伐了,大雨很快會變成逕流水,造成水患。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總幹事洪維峰說,希望廠方選地時,能多些考量,譬如苗栗很多閒置工業區,可以當作選項。尋求替代方案,是對裕隆形象地展現,也是對環境友愛的表現。

4月1日,擴廠計畫在苗栗縣政府環保局進行審查,因為在開發區的環境調查中,發現石虎和其他保育類動物,環評委員要求裕隆公司在9月30日前,補件再審。關於未來將如何處理,裕隆公司婉拒採訪。

當開發案還在進行環評程序,苗栗已經失去另一片石虎棲地。斥資11億的後龍殯葬園區開發案,24公頃的森林已被夷為平地。殯葬園區滾出後龍自救會的棚子,已經在台1線旁,埋鍋造飯700多天。他們提出的環評無效訴訟雖然敗訴,抗爭的鬥志,依然高昂,因為園區開闢後,周圍地區逢雨就淹,問題浮現。而石虎也因為棲地喪失,被迫遷移。苗栗後龍龍坑里長郭貴輝表示,這座山整個延續到西濱,這邊開發下去,石虎生活區域變小,今年就有一隻跑到西濱公路,遭到車禍輾斃。

後龍自救會抗議殯葬園區開發

局勢每況愈下,難道就繼續讓石虎遭遇危險嗎?其實有一些人,默默在為石虎爭取活下去的機會。

國道苗栗路段,由於經過山區,近2年發生了3起石虎車禍事件,在生態觀察家顧問公司任職的劉威廷,帶著2011年在台南白河成功打造白鼻心生態廊道的經驗,與大甲工務段合作,希望幫助動物過馬路,他們選定通霄一號跨越橋,來進行改造。

由於兩側農路的使用車輛並不多,在7.5米寬的路面,隔出了2.5米的區域,用土包袋堆疊,覆上植被與綠籬,打造綠帶。大甲工務段段長賴榮俊說,這是把路權跟動物做分享,生物廊道採用素材,都是最天然的,另外高速公路的主線,也做好了防護網。

劉威廷固定時間會檢查相機,確認哪些動物來使用跨越橋,他發現石虎也來了。他認為,跨越橋除了單純處理道路致死的課題外,也積極減少高速公路切割的影響。因為路殺致死,只是道路開闢引起的問題之一,棲地破碎化對動物族群的影響更顯著。

劉威廷查看使用跨越橋的動物

追蹤石虎十多年的陳美汀,最大心願就是野外石虎能過得好,面對台13線外環道的開發,她選擇前進山林,在外環道可能影響的範圍內,架上相機,收集石虎資料。

除了架相機與收集石虎排遺,陳美汀也曾經用無線電追蹤六隻石虎,發現一隻公石虎的活動範圍,高達5至6平方公里,母石虎平均1.5至1.8平方公里。無線電追蹤過程,卻也成為她心裡的傷痛,這些個體有的中了獸夾死亡,有的只找到發報器,去向不明。也因為她的堅持,苗栗地區有了石虎族群分布的長期資料,期待能針對淺山環境,進行全台灣的石虎調查。

研究過程中她也體認到,保育應該從社區做起,目前她正在苗栗縣通宵鎮的楓樹社區,與其他五位在地股東合作,推動友善環境的石虎米。同時與林務局,共同規劃石虎保育工作坊。

石虎保育在苗栗開出了花朵,另一個熱點南投,調查工作與教育推廣,正在加緊推動。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正追蹤一隻在集集地區活動的母石虎。牠從去年7月到現在的移動軌跡,讓林育秀非常驚訝。

透過研究加緊瞭解石虎,更重要的是如何讓適合的棲地,保持下去。而土地利用方式的關鍵,在於人心。

苗栗自然生態學會從2012年開始到學校宣導石虎保育,在鼓勵綠色消費的清大竹蜻蜓綠市集,也能見到他們擺攤義賣,攤位後方掛滿了石虎特輯,讓民眾一睹謎樣山貓。

苗栗自然生態學會到學校宣導保育

每月第三週,苗栗自然生態學會固定在這裡擺攤解說,同樣關注石虎議題的其他人,則是把握機會做推廣。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與林育秀,就在台灣科學教育館的一個活動上,主打淺山生態系的重要性。

林育秀表示,很多人不知道過去台北也有石虎,希望能把保育觀念推展到都市,不過更需要紮根的是校園,尤其位在石虎棲地的學校。

特生中心舉辦的石虎推廣教育,除了前進校園,有時還會把小朋友帶到特生中心的展場來。這天的小朋友來自台中市大鵬國小。希望他們能記住石虎特徵,現場也讓小朋友彩繪面具,鼓勵參與,人人有獎,把保育知識帶回去。

特生中心舉辦石虎推廣教育

一股向上的力量,努力消除石虎危機,創造廊道,降低傷害,持續野外研究調查,結合社區友善環境,教育紮根散播種子,台灣有機會為石虎留下更多原始樂園,因為有一群人不願意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