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03日
本報2014年6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巨型農田和人工植園大規模接管土地,排擠小農生存空間。一項研究發現,全球農地快速地集中到少數菁英和企業手上,已影響全球糧食供給。
小農產量佔世界70% 大企業奪取土地威脅糧食安全
根據聯合國資料,小農生產全世界70%的糧食,但是榖物組織「Grain」最新政府資料分析指出,小農的土地逐年被巨型農田和人工植園取代,目前全球農地僅剩25%在小農手上,而這些巨型農田每單位面積生產的糧食量其實較少。
最新報告呼籲,各國政府應阻止大企業奪取土地的行為:「小農的土地越來越小,如果此趨勢持續下去,將無法供應全球糧食所需。」
近50年加速轉型工商作物 衝擊糧食生產
報告指出,造成此趨勢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工商作物農田的擴張。「食物和能源產業的強勁需求,讓農田和水源從原本供給當地糧食生產,轉型成生產加工商品。」
過去50年來,生產大豆、棕櫚油、油菜籽和甘蔗4種作物的農田成長了4倍。1960年代以來,超過1億4千萬公頃的土地和森林被這些作物給取代,幾乎等於整個歐盟的農田面積。
生物多樣、工作機會、減緩氣候變遷 小農效益大
研究發現,小農的生產力往往是大型農田的兩倍,也更具環境永續性,「雖然大型農田消耗更多資源,控制了更好的土地,得到更多灌溉水源和基礎設施...,他們的技術效率較差,因此整體生產力也較低。這和大型農田為了增加投資報酬率而雇用較少人員有關。」
「除了生產力以外,小農更能產生和利用生物多樣性、維持地貌和貢獻當地經濟,提供工作機會和提昇社會凝聚力,還能幫助逆轉氣候危機。」
「我們的資料顯示,如果肯亞所有的農田都維持目前該國小農的生產力,肯亞的農業產量可以增加1倍,中非和烏克蘭可以增加到2倍,匈牙利和塔吉克斯坦可增加30%,俄羅斯可以增加6倍。」
報告指出,全世界生產力最佳的農民很可能在波札那。當地高達93%農民擁有小農地,他們光用8%的土地就生產了全國所有的花生、99%的玉米、90%的小米、73%的豆子和25%的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