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科普演講:珊瑚礁保育與水下環景攝影調查技術 | 環境資訊中心

5/10 科普演講:珊瑚礁保育與水下環景攝影調查技術

2016年05月03日

透過高解析、360度全景攝影技術,來紀錄地球上的美麗的珊瑚礁生態系
──Catlin Seaview Survey

關於 XL Catlin Seaview Survey

過去30年中,海洋珊瑚礁生態系遭受到了來自於各種污染、過度漁業捕撈,與氣候變遷的影響,造成40%以上的珊瑚群體數量削減,而且根據科學調查與研究指出,珊瑚群體數量減少的現象仍然在持續的發生。此現象將會造成魚群數量減少、觀光收入銳減,並且影響海岸生態保育,使得約全球五億人口受到影響。

因此,XL Catlin Seaview Survey決定開發水下環景攝影調查儀器-Seaview SVII,透過高解析與360度環景攝影技術,使用三台攝影機採取左、右、下方之廣角影像,每三秒鐘拍攝高解析度照片,以時速4公里/小時之速度沿著穿越線的兩側進行拍攝影像,再透過軟體拼接成360度的全景圖。透過水下環景攝影調查技術,科學家可以更為精細的監控在長時間尺度下珊瑚族群數量、種類的動態變化,提供資訊作為未來珊瑚礁保育之公共政策的制定參考。

為什麼需要保護珊瑚礁?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的碳酸鈣骨骼與鈣質的石灰藻經過數十萬年的累積而成的棲地,同時也是許多海洋生物攝食、繁衍與棲息的地方。而淺水域的珊瑚礁生態系發育於溫暖的熱帶與亞熱帶海域,雖然只佔海洋整體面積不到0.3%,卻是海洋中的生物多樣性非常高的生態系之一,因此也被暱稱為「海中的熱帶雨林」。 然而,面對漁業捕撈、海岸開發與生活廢水等人類活動長期的影響,全球的珊瑚礁急遽惡化。同時,氣候變遷所引起的海溫升高、颱風可能頻率或是強度增強,以及二氧化碳升高後引起的海水酸化等效應,對於日漸衰退的珊瑚礁生態更是雪上加霜的效應。面對這樣嚴峻的問題,收集珊瑚礁長期生態資料,並就區域性與全球性的角度,加入各項環境變遷因子的情境預測,進行模式模擬的大數據運算,提供協助珊瑚礁生態系加強生態彈性的管理策略的制定。

珊瑚礁與底棲群聚的調查

過去對於珊瑚礁與底棲群聚的調查方式主要是以固定長度之穿越線設為參考位置,再由潛水員以相機或是攝影機沿著穿越線的兩側進行拍攝影像後,回到實驗室進行影像分析,計數影像中活珊瑚、藻類以及其他非生物底質(如,砂、死珊瑚骨骼、岩石等)所佔的比例或是面積,再加總所有穿越線上所得活珊瑚的面積,代表該海域珊瑚礁群聚的健康狀態。然而,受限於水肺潛水空氣量與拍攝設備儲存空間,傳統穿越線影像所能夠紀錄的空間尺度僅侷限於百公尺之內,對如以公里為尺度的珊瑚礁而言,通常因為群聚空間異質性所引起的誤差,使得描述大尺度的珊瑚礁生態受到限制。

研究大尺度珊瑚礁衰退的生態調查方法

因此,研究大尺度珊瑚礁衰退的生態調查方法就須引進較新的攝影技術,同時結合最新水中探索技術,提高水下作業的工作效能。由澳洲昆士蘭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Ove Hoegh-Guldberg教授所領導的科學與水下探索技術團隊,在國際保險凱特琳(Catlin Group)等國際公司的贊助之下,設計並製作ㄧ台水下360度環場攝影推進器,命名凱特琳號。

Hoegh-Guldberg教授所領導的團隊已利用凱特琳號在澳洲大堡礁、印尼、印度洋查戈斯群島、夏威夷群島與加勒比海諸多島國進行水下珊瑚礁群聚的攝影紀錄,目前正在進行全球尺度的珊瑚礁生態監測分析。台灣位於西太平洋,對於珊瑚礁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生物地理的區域連結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時多位學者在珊瑚礁研究的成果亦獲得世界各國的重視,因此,台灣獲得昆士蘭大學團隊的青睞,獲選為西太平洋第ㄧ個進行凱特琳號水下調查的海域。因此,此次科學團隊的合作不僅將在學術與海洋教育上獲得成果,同時對於台灣海洋保育的國際形象亦有相當的提升。

本次的演講將分別於墾丁與台北進行三場科普演講,推廣珊瑚礁保育。參與此演講需線上報名,無需費用,詳細時間請見本網頁下方公告。

2016年5月10日
演講地點: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服務中心
時間:下午三點
此場次免費,請線上報名

2016年5月11日
演講地點:國立中山大學-海科院演講廳
時間:早上11-12點
此場次免費,請線上報名

2016年5月14日
演講地點: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跨領域研究大樓一樓演講廳
時間:早上十點至十一點
此場次免費,請線上報名

講者

Dr Tyrone Ridgway manages the Healthy Oceans Program at the Global Change Institute. 

Tyrone brings an interdisciplinary background to the role, after working in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research and non-government organisations, resource and research management within federal government agencies, as well as project management roles in private consulting.

Tyrone moved to Australia from South Africa to undertake a PhD in Marine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UQ) on connectivity of coral reefs.  After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at UQ, Tyrone worked at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before returning to Australia to take up a position at the Great Barrier Reef Marine Park Authority (GBRMPA).  At GBRMPA, Tyrone was involved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 as well as overseeing the Reef Health Impact Survey and BleachWatch programs.  More recently he oversa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ingaloo Atlas at 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 and managed a diverse range of environmental projects in the private consulting sector.

Besides his background in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Tyrone also has a strong interest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has run teaching programs on the Great Barrier Reef for the past twelve years.  Tyrone also holds adjunct appointm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and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活動日期: 
2016-05-10(週二) to 2016-05-11(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