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礦坑
雨,帶點朦朧的落在這礦坑小鎮裡,我在車站的候車室裡,寫下了這篇文章。
一如我在去年寫「金字碑古道」所提到的,像這樣充滿許多礦坑的故事,是不能有太多陽光的。
我一直喜歡著,就是那種繁華落盡後所留下的落寞,那種滄桑的人文味,侯硐、平溪、金瓜石、九份...這一類型的小村鎮,是我一直很想去造訪的地方。
菁桐,平溪支線的最後一站,我夢想中的旅行路線,這座1929年所建的車站,有將近80年的歲月,又因位處基隆河的上游,在當時是採礦的重鎮,相對著也有它的繁華歷史。
從台鐵西部幹線、北宜線到平溪支線,輾轉地換車再搭車,其實並沒有給我很多停留在菁桐的時間。
打著傘,綿綿細雨一直下,越過月台上的鐵軌,車站後方有條路通往昔日的洗媒場,也就是現在的「礦場咖啡」,從這可望小鎮的輪廓,是一個可以思考的好地方。
距離所誘
假日裡遊客蠻多的,若非今日下雨,人還會更多,我在小鎮逗留的時候,發現附近有蠻多小山頭的,山城裡飄落著的一種礦坑才有的蓊鬱寂寥,走到二坑聚落時,看到登山口的指示牌寫著往「薯榔尖800公尺」,想想或許可以會會這小郊山。
登山本不是這趟計畫,但不期而遇總多了份期待與浪漫,更何況眼前這整齊的花崗石階梯,像通往一條未知的旅程,別有探險的意味。
雨後的步道走起來並不覺濕滑,兩旁低海拔的闊葉林相,因雨後沖刷格外的翠綠,而我在想這種早期被拿來當染料的植物,是否還存在於山頭裡,想必山下的薯榔村也是因種植薯榔而得名。
走在花崗石的步道裡,全程都沒有遇到其他的山友,正想著有關單位建那麼好走的石階,怎麼會沒有遊客來造訪,與方才車站附近擁擾的人群相比,心裡開始有了點疑惑,就像我剛到下菁桐車站時的感覺又跟侯硐不同。
石階的山路時而平緩,時而急陡上,走停之間,相隔不久即有小石椅供人休息,依照路面的現況研判,應該是這幾年興建的,但相較於木棧道可以讓小型爬蟲類從下穿越免於被遊客的干擾,這樣的花崗石階梯,其實對生態的殺傷力蠻大的。
果不然,在步行約半小時後即與舊路徑銜接,之於登山者而言,踩踏得到泥土才有芬芳,而這石階還真的一路蓋到山頂,直達三角點。
兩旁更有漆上綠漆的新欄杆,以人工仿自然,只是石階抵不上連日豪雨,已坍斜得零零落落。
看到這樣的畫面不禁莞爾一笑,建設者的美意,不只山友不走,連老天爺都不領情,即使再花錢整修恢復,想必也維持不久。
三尖之首
薯榔尖,標高622m,有顆蠻特別的「野牛4號」基石,為早期「中華山岳野牛隊」所立,與石筍尖、峰頭尖並稱為「平溪三尖」,也是三尖裡最高的,又因為山型猶如日本的富士山,所以早期日本人想念家鄉之情,又有「平溪富士山」之稱。
山頂上視野遼闊,尤以剛上來叉路可達的石筍尖最清楚,山下的菁桐古城被薄霧給籠罩住,想想也好,現代化的花崗石本就踩踏不出那種繁華落盡後的寂寥。
並非說這堅固安全的石階便完全不妥,只是怎麼在生態與觀光之間取得平衡,而我在山下聚落裡另外發現一條往「菁桐古道」的叉路,但願古道依舊能維持著古道該有的原始質樸。
而這也將留下他日再訪菁桐的伏筆,我在返回瑞芳的電聯車上,如此地想著,包拓另外兩座石筍尖與峰頭尖。
【下篇預告】走進屏東力里山 連串陡坡闖六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