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奇妙構造(三) 花蜜的避雨模式兒-牽牛花 | 環境資訊中心

花的奇妙構造(三) 花蜜的避雨模式兒-牽牛花

2001年08月02日
作者:黃俊霖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學組研究助理)

各位印象中很普通的花,如果仔細檢視,會發現許多特別的構造,而這些構造常與授粉間有著很巧妙的關連,以確保能成功授粉,達到傳宗接代的目的。有一首描述牽牛花兒歌:長長的竹籬下,生著一叢牽牛花,牽牛花真笑話,牠不牽牛牽喇叭,好像一隊小樂隊,攜著喇叭在玩耍,可是喇叭並不大,吹不出的的答;牽牛花的喇叭狀的花冠,代表著富於鄉土及童趣的形象。

最常見的槭葉牽牛(Ipomoea cairica (L.) Sweet)屬於旋花科(Convolvulaceae),這一類植物的花呈喇叭狀或稱之為漏斗狀,而這實際上是由五片花瓣癒合成,這由正面觀之獲得線索,有五條折線及五個錐狀的構造,那五條折線即原來花瓣間癒合的殘留的界面(圖一);另外,各位可能已經注意到,花中央的深紫色相對於周邊的淺紫色,這功能如同靶的紅心,正中紅心可得高分,在花瓣上的對比色為蜜源標記,可引導授粉昆蟲進入花蜜及花粉的正確位置。為什麼花呈喇叭狀?位於花的中軸部位花藥是向外開裂,當昆蟲由蜜源標記引導進入喇叭口後,牠會先爬行一段距離到花的基部,在此過程花粉就會沾上其背部。但是花蜜的位置另有玄機,由花的縱剖面圖可看出(圖二),花瓣與雄蕊基部另圍成一空間,一條白色貫穿至底部的為雌蕊,而花蜜由雌蕊基部周圍分泌。這只容許較長口吻的昆蟲,在抵達花的基部時,由雄蕊的基部間的縫隙插入吸取花蜜,圖三為除去花冠上半部的圖像,可見雄蕊基部間的縫隙。如此花的構造便成為一限制因子,決定較為專一性的授粉關係,花整體為喇叭狀及將花蜜隱藏的的構造,可使授粉昆蟲在一朵花待的時間較久,確保花粉能沾於其上,有效地達到傳粉的目的。

注意到雄蕊的基部毛狀的構造嗎?如同我們眉毛的功能,可以將額頭流下的汗滴引導向眼角外,而不會直接流到眼睛中,其作用相信是在保護花蜜,在下雨時能將雨水阻擋於其上,而不會將花蜜稀釋(圖四)。而且牽牛花的花並非直直地朝上,而是近乎與地面成上傾45度(圖五),也才不會像接水的臉盆,減少雨水進入的機會;綜合以上描述,可以了解到花的結構,在理想狀況下,必須能保護花蜜不被雨水稀釋,但又不能完全阻隔,使昆蟲無法取食到花蜜,由牽牛花的例子,我們即可見識到這相當巧妙的設計。

資料來源:《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fnmns.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