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以人滅天 | 環境資訊中心
賈福相

無以人滅天

2000年11月05日
作者:賈福相

莊子秋水篇不到三千字,說了七個寓言故事,第一到第六都可連貫,層層細細的抽絲剝繭,解釋「萬物齊一」的自然觀,唯有第七個故事好像完全獨立,也流傳最廣…這故事是莊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在濠水橋上的一段哲學性對話…

莊子:「那些儵魚在水中從從容容的游來游去,真是快樂極了。」



惠子:「你莊先生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你惠先生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惠子:「這就是了,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魚,當然也不知道魚了。」…

過年節的時候,七八個朋友聚在一起飲酒賞雪,天南地北亂蓋,我的朋友,大衛,一個小工廠的老闆,能言善道,大談龍蝦的烹飪術:把一鍋海水煮得滾沸,再放進去一隻活生生的龍蝦,煮二十分鐘,龍蝦顏色變得赤紅即可取出,剝掉外殼,把肉放到溶化的奶油中泡一下,直接用手拿起來吃…」…阿玲,一個細細瘦瘦的中年女人,一個中學的音樂老師,聽得臉色發白,她小聲的問:「龍蝦被活活煮死,會不會痛?」…在座有位牙醫,知道龍蝦有神經,卻提議請我這位海洋生物教授來解釋…「龍蝦神經和荷爾蒙系統都非常發達,大的龍蝦可重達五十磅,等於一個六歲的孩子,可以活到五六十歲,牠們的眼睛在柄端可以自由轉動,牠們的鼻子在長長的兩對觸鬚上,耳朵在頭內,牠們可以用五對長腿在海底爬行,也可以用四對短腿在水中游泳,一對鉗狀腿用來防衛和攻擊…至於被煮死時會不會痛,科學到今天還不能解答,只能算一個哲學問題了…」我藉機就講了一遍莊子和惠子在濠水橋上的故事,結論:「對於妳,阿玲,龍蝦自然會痛;對於大衛,龍蝦自然不會痛。我是一個科學家,我知道龍蝦會有感覺,是否是我們所謂的痛就不能肯定了。」

秋水篇的主旨是「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天、命、和名都是自然;人、故、和得都是人為,三句的內涵大致相同,都是說人要服從天,天就是自然…

中國的哲學是「道」,中國的宗教是「天」,哲學可以陶冶情操,啟發真理,使我們不斷的追求生命的意義,宗教是信仰,是最高的精神狀態。我們是泛神論者,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古樹是神,巨蛇也可成神,但神中最多,最具權威的是「天」,天是絕對的,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是真理,是良心,中國古典常說「天罰有罪」,「以哀籲天」,「天命有德」,所以,我們畏天,我們對天發誓,正如西方人對聖經發誓一樣。近代文化的許多毛病,包括環境的破壞不堪,都始於人類的自大,人類的不再畏天,不遵守「無以人滅天」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