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離子含量標準只規範新拌混凝土固化混凝土塊卻無人管;建材管制有漏洞購屋人乏保障
買房子的風險不少,除了有不可抗力的地震威脅外,最怕買到有「骨質疏鬆症」的海砂屋;但自民國八十三年爆發海砂屋問題至今,政府已頒布混凝土含氯離子檢驗標準,民間建商、房屋仲介業者也在房屋買賣過程中,設下「非海砂屋證明」的安全關卡,何以仍無法根絕海砂屋繼續出現?
一棟海砂屋不只讓全體住戶畢生心血泡湯,更是住戶及屋主精神上的一大折磨;據了解,在各種防杜對策出爐後,之所以海砂屋仍一棟棟產生,主要是建材管制出了不少漏洞。
當年海砂屋風暴席捲全台,從私人建物到公共工程,都有氯離子含量偏高的問題;氯離子的來源不外乎混凝土中的水和砂石,其中,又以砂石的「純度」最受懷疑。
為了確保混凝土的品質,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前中央標準局)頒布國家標準,要求新拌的預拌混凝土氯離子含量每立方公尺不得超過零點三公斤;預拌混凝土廠根據這項標準,提出檢驗證明給供貨的工程業主,業主再拿這分證明取信於購屋人,環環相扣,外表看起來可以向上溯追究責任,然而一旦出了問題,卻往往不了了之。
預拌廠出具混凝土含氯量合格證明,不必然要對建商負責,因為預拌業者會把責任推給上游的砂石供應商,以目前國內砂石嚴重短缺的情況,五成以上的砂石都來自盜採,能追究多少上游砂石供應商,是一大問題;不過,建商要為房屋結構品質負責,卻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這項氯離子含量的國家標準只規範新拌的混凝土,完成灌漿的建築結構體混凝土塊氯離子含量,則缺乏檢驗標準。問題何在?預拌業者出具的證明往往是抽樣的樣本,不代表整棟建物使用的所有混凝土,一旦砂石來源不同,工地現場的混凝土品質就難以掌控,固化的混凝土氯離子含量是否合格,在沒有標準可循的情況下,也就無人聞問了。
政府的砂石政策遲遲無法落實,陸砂開採遭遇環境影響評估的把關,進度宛如牛步;河砂過度開採造成橋梁結構受損、斷裂,禁採令不斷祭出,河砂供應更形吃緊,海邊盜採海砂的不法行徑仍時有所聞,由此可知,劣質砂石魚目混珠的空間仍大。
近二、三年來,市場上依然不斷有新成屋被鑑定為海砂屋報告,對身上揹負沈重貸款的購屋人有如青天霹靂,政府如何在制度上「抓漏」,保護購屋住戶?實責無旁貸。(2002.06.18)
到現在還有新的海砂屋?
2002年07月01日
作者: 鄭朝陽(民生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