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各方致力推動綠色消費、社區支持型農業、原生種復育與魚菜共生、都市農園,這些糧食、健康與安全議題,與氣候變遷有何密不可分的關係?行動過程中該如何調整以面對未來極端氣候的威脅?
請跟著我們一起從餐桌走往產地,探討「食農運動」與「氣候變遷」相互牽引的脈絡及其間相輔相成的關係。
−−− 活動簡介 −−−
未來面臨極端氣候現象的威脅,整個社會都必須學習 新的生活態度與方法,以面對極大風險中高度不確定性的未來。
以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Community-base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CBA)是近年國際上倡議的一種新興方法。他的目的是以社區為主導,也就是以社區的優先次序、需求、知識和能力為基礎,並以培力人們規劃和適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強調必須先從社區的需要和感受出來,並同時以扶貧和援助生計的方式來面對社區在氣候變遷和災害裡的問題。
從產地到餐桌這一路上,無論是友善農耕、原生種復育,或社區支持型農業、綠色消費,甚而當代時常耳聞的魚菜共生、都市農園等,這些在具體的生活脈絡中、從社區的既有與困境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食農運動」,皆為各地面對氣候變遷發展「以社區為本位、行動為導向」調適策略的基石。
然而,這些「食農運動」如何找到與「氣候變遷」接軌的那條路,又該如何透過長期的規劃及有效益、具體的行動策略,奠定、儲備發展各地區CBA學習中心的基礎與能量,藉以帶領在共同生活空間中的那一群人,建立地方的互助、協力網絡與機制,以面對未來環境的各式挑戰。
−−− 活動特色 −−−
無論個人、社團或者社區都有長期關注、耕耘的議題,然而,在氣候變遷這個大架構下,這些課題該如何與其接軌,並且相互加乘,以因應未來的環境問題?
每個行動、每份心意,都是關懷地球重要的力量,然而要如何讓他更清晰、在更有系統地規劃下踏實地實踐?
本次活動將邀請汪中和及郭華仁兩位教授,以各自的專業為基礎,帶領大家理清當代的「食農行動」是在何種脈絡下產生,又是如何相互整合、匯聚,以面對氣候變遷此一課題。本次除為社大夥伴們共學、增能的交流場域,同時也邀請民眾一同與會,期許你們在全台社大多元而精彩的行動方案中,找到一起協力的機會與位置。
−−− 誰適合來參加? −−−
- 想要釐清各校長期以來深耕、關注的議題如何聚焦於「氣候變遷」及「以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的社區大學工作人員、老師與學員。
- 想知道如何從生活、社區中以關懷核心切入,關注氣候變遷議題,並產出實際行動的人。
- 長期耕耘、關注食農教育,並好奇與氣候變遷間之關係的人。
- 對氣候變遷相關議題充滿熱血、熱情,有滿腹理想卻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
- 一知半解、看不懂主辦單位寫的說明,而想來現場搞懂的人。
−−− 參加本活動除了豐富的知識外您還可以得到? −−−
- 聽見全國各地社大及社區豐富而精彩的案例
- 產生行動、貢獻心力或認識新朋友的大好機會
- 「在地的花蕊」扎根社區・社大學習地圖一份
- 和別人不一樣的早晨
−−− 活動流程 −−−
09:00-09:30 〖報到〗
09:30-10:00 〖專題分享〗汪中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研究員)
10:00-10:30 〖專題分享〗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系 名譽教授)
10:30-10:45 〖綜合與談〗食農運動x氣候變遷 從社區大學的經驗出發
周聖心(千里步道協會 執行長) 楊志彬(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秘書長)
10:45-12:00 〖QA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