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主題之夜5/26播出《能源關鍵報告》紀錄片 解析新能源科技方案
人類該如何取得全球所需的能源,又同時不會威脅到地球?《公視主題之夜》節目將於5月26日週五晚間十時,播出紀錄片《能源關鍵報告》(Power Surge),深入探討碳捕集與封存、太陽能、生質燃料、離岸風電、地熱等新能源科技方案,以及永續生活型態。其中,碳捕集與封存技術,更值得台灣借鏡。映後,該節目邀請成大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陳維新與主持人蔡詩萍進行對談。
維珍集團創辦人理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經營時尚航空旅遊而致富,他也熱愛大自然,買下一座小島復育已絕跡一百年的紅鶴。然而,這兩樣發展卻讓他個人陷入了賺錢與熱愛自然相衝突的兩難。儘管布蘭森的困擾比一般人要高檔很多,事實上,他面臨的窘境與一般人無異,在享受著現代文明的便利時,思考著:「如何取得全球所需的能源,又同時不會威脅到地球?」
布蘭森化困難為行動,將減碳任務視為世界大戰,成立「攻碳作戰室」。他相信利潤可以變成推動力,在2007年廣發英雄帖,懸賞2,500萬美元徵求可在一年內移除10億噸二氧化碳技術的公司。
布蘭森並非孤軍奮戰,同時,全球各地的實驗室也正競相尋求解決之道。
普林斯頓大學環境生物學家帕卡拉提出「楔形理論」,思考如何運用不同能源科技分頭進擊,有效減少碳排放。他畫出三角形區塊代表需要減少的碳排放量;預估每年需減少70億噸;並以每10億噸為一個楔形。他將市面上的能源科技粗分為四大類、四個顏色,為楔形上色。綠色楔形代表最簡單也最便宜、有效率的,譬如將所有車輛的油耗從每加侖30哩提高到60哩;黃色楔形代表未來50年內核電廠數量增為三倍;藍色楔形代表封存碳排放來淨化燃煤發電;紅色楔形代表太陽能,用太陽能板或風電機組來善用太陽能。透過這四類能源科技的交替運用、搭配人們選擇的配比,希望找出最佳能源科技發展組合。
能源專家認為,在未來十年內,氣候變遷解決之道將比其他各領域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世界各國更將解決能源問題視為生財契機,中國積極動作,印度、西歐尚在起步,石油輸出國OPEC國家也發現必須研發出更乾淨的能源。然而,這些新能源科技方案尚在萌芽階段,全球依舊高度仰賴石化燃料,在未來40年,將是綠能版工業革命時期。
究竟科技能否拯救我們免於氣候變遷之害呢?「需要是發明之母」,人類文明的緊迫危機,也許正是能源新紀元的轉機。
紀錄片《能源關鍵報告》
5月26日週五晚間十時於公視主頻播出
5月28日週日下午一點於公視3台播出
《公視主題之夜》節目播出紀錄片《能源關鍵報告》宣傳短片連結:https://youtu.be/4bYA7FMa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