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以成美橋到南湖橋河段的左岸導覽隊,我們認識到河川保育工作較為溫暖、以及貼近在地生活的做法。不同於大坑溪河川巡守隊時常需要面對質疑與衝突,南港基隆河左岸導覽隊以導覽、教育的方式,與國中、小學的鄉土教學結合,帶領南港人認識自己的環境。從對家鄉的文史、自然風采的了解,進而產生對河川保育的認同。
基河左岸新力量
南港基隆河左岸導覽隊成立於2005年,隸屬於淡水河守護聯盟。當初的成立,源於南港社區大學的基隆河導覽田野調查及導覽規劃等課程。目前成員約有11-12名,固定出席者5-6名,大多是在地人,有退休老師,也有少部分外地人參與。
默默耕耘:以鄉土教學為主軸
目前導覽隊的活動,多著重在學童身上。曾經和舊庄、南港、胡適3所國小以及誠正國中合作,規劃左岸親子休閒活動,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傳承河川、生態、及人文的保育觀念。也曾和區公所、台北市立動物園等單位合作,進行各樣推廣活動。長期投入心力在志工導覽隊的隊長林鳳春表示:「我最喜歡小朋友,從他們身上可以得到很大的肯定與回應,這些都是讓我再成長的動力。」
南港社大每學期皆開設相關課程,為導覽隊培養新血;遇到新進成員信心不足時,資深成員會邀請他們參加各種活動及進修課程,除了增進彼此感情,也提昇導覽的知識技能,成員之間凝聚力強、從不藏私,2個月一次的聚會,是他們最期待的時刻。
導覽隊純粹是一支民間團體,除了社區大學補助講員鐘點費,凡車馬費、餐費等,都是熱心的志工朋友自行貼付;宣傳方面,除了透過社大、印發名片,也和附近兩家捷安特腳踏車店合作,幫忙聯絡接洽。
面對挑戰:先天不足,今日努力
南港基隆河左岸導覽隊受限於人力與物力的限制,並未普遍讓當地居民所熟知;而南港人對家鄉環境生態的保育觀念,也尚在啟蒙階段,導覽隊除了推展各樣鄉土教育及相關休閒活動外,也希望政府能提供適當的援助及建設。
以藍領階層為主的南港社區,過去一向忙於生活的打拼,對在地文化及環境較無暇多加關注,面對近旁的基隆河也是如此,過去河邊垃圾山飄來的惡臭,以及每逢颱風來襲,豪雨令河堤變成瀑布的奇景,這些恐怖的夢魘,都阻礙了當地居民對河川的親近之情;但導覽隊以教育、休閒等軟性方式,引領人們認識南港,雖然較少涉及公共議題,但進行在地文史生態推廣時,也有居民和學校老師對導覽員的能力產生疑慮,遇到這種情況,林鳳春說,多與人溝通、多交朋友,千萬不要給人攻擊性。林鳳春常常上山買茶葉、和居民聊天,除了建立關係,也能趁機吸收耆老保貴的經驗。
未來展望:眺望河左岸的未來
面對南港經貿園區如火如荼的發展,市容風貌瞬息改變,導覽隊希望政府能及早幫助家鄉保留珍貴的文史資料,也希望發展經濟的同時,能多關注自然環境的周邊建置,例如增設河濱的綠化遮蔭,讓人們更願意主動親近河川、愛護河川。
導覽隊成員期許自己站在傳承的第一線,希望有更多進修學習的管道,以儲備豐富的導覽知識。未來的工作也在志工們的規劃下,一步步完成當中。目前與南港社區大學合作成立工作坊,項目之一是介紹中南老街的摺頁,以後還要做大型的南港生態文史的大富翁遊戲,希望用輕鬆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帶領小朋友認識美麗的南港家園。
採訪側記:温暖動人導覽隊長的林鳳春
林鳳春出生於新港,從小浸染於重視家鄉文史保存的氛圍裡,大學讀園藝系,具有紮實的知識背景。加入第一屆導覽課程學員後,歷經辛苦的學習過程,以及嚴格的考試驗收,凝聚了學員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對南港的使命感,都是讓他接下南港基隆河左岸導覽隊隊長的契機。
雖然志工生涯占用他許多的時間,但林老師卻珍惜這個可以和小孩共同成長的機會。家庭成員間有共同的話題、感情更濃厚,家庭氣氛也更為歡樂:「我付出了時間,但同時也成就了家庭。」
林鳳春鼓勵有志從事環境志工的朋友「要『即時』做,不要考慮太多。這個工作沒有身份限制,尤其在家庭和工作有壓力感的朋友更不用擔心,因為從事志工服務不但不是負擔,反而會釋放壓力。」
林老師擁有一顆善待大自然的心,認為除非大自然對人類有立即性的危險,否則都應該要尊重自然,不應給予過多的人為干涉。在導覽過程中,大自然才是最好的教育者。將學員帶至現場加以引導,當他們由自身感受而產生觀念的轉化時,就是身為志工最大的回饋及成就感。
※本篇為2006環境新聞志工研習營成果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