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海洋文化政策新計畫 | 環境資訊中心

啟動海洋文化政策新計畫

2019年06月18日

甫於今年4月24日成立的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正積極推動海洋文化政策初步的奠基工作。該院為探討國人對於海洋文化之概念及未來形塑我國海洋文化政策,目前委託「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進行研究,5月18日下午在基隆文化中心舉行「海洋文化政策概念形成」地區說明會及意見徵詢,以廣徵各界意見,作為未來制定海洋文化政策及相關事務之參據。

計畫主持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榮譽教授邱文彥指出,海洋文化包含海權思想、國際貿易、自由經濟、民主政治與文學藝術,具有流動性、開放性、多元性、包容性等特質。台灣海洋文化可追溯至數千年之南島文化,並隨著時代更迭的過程中而融入各種不同文化,呈現出悠久與多元的海洋文化底蘊。然而,直至今日,我國仍欠缺以全民意志之海洋文化總體論述與共識。為利於以全民意志所形成之共識基礎,完成海洋文化總體論述、擘劃海洋文化政策,以推動及開展後續相關事項,極有必要透過社會多層次意見之匯集與「由下而上」之共識形成,並參考其他海洋國家形成海洋文化政策共識的經驗。因此,本計畫研究的目的,在產出具體可貴的共識形成過程,以及各界對於我國海洋政策內涵與決策方式之建議或期待。

本次會議由臺灣海洋大學邱文彥、胡興華、安嘉芳等三教授主持與引言,與會人士包括國海院林世昌副研究員、基隆市張淵翔議員、海洋大學卞鳳奎所長、李昭興教授、謝立功教授、水產試驗所陳均龍研究員、太平公主號劉寧生船長夫婦、及基隆地區文史工作者姚開陽、高旗、何立德等共約60、70人與會,就:(一)海洋文化的定義與內涵;(二)台灣海洋文化的特色與現況;(三) 如何形成台灣海洋文化的政策,邁向海洋國家的願景?(四) 如何整合政府與民間的資源與力量,找回失落的海洋文化;(五) 其他相關建議事項,及對於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的期待等議題交換意見。

會中,前農委會胡興華副主委從漁業文化觀點,深入探討台灣海洋文化的演進史與未來展望。海大安嘉芳教授則由臨海場域和人們用海能力,申論海洋文化的內涵與概念,並以最近基隆和平島上考古重大的發現,說明基隆地區海洋文化的豐富度與特殊性。張淵翔議員則以基隆子弟立場,提出親海相關建議。曾翱遊四海30餘國、停泊過上百個港灣的劉寧生船長,更就涉海相關部會應改進之處提出具體的建議。與會人士經熱烈討論後,一致認為基隆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文化資產,政府應該高度重視、保存與發揚。胡興華並建議,未來海洋委員會應針對基隆地區擬訂海洋歷史文化的專案計畫,作長期有系統之大型研究調查,並有規劃地教育推廣。邱文彥亦呼應,基隆市應以「台灣海洋文化首都」自居,爭取公私部門各方支持,並與國海院及海洋大學合作,落實在全國及地方政策層面,以有計畫方式,長期持續地推動海洋文化振興、傳揚和保存工作。

本計畫將陸續在下午2至5時,於桃園新屋好客莊園(5月25日)、金山區公所(5月28日)、澎湖生活博物館(6月11日)和臺北銘傳大學(6月17日)等地,繼續舉辦地區說明會。此外,於臺北人力發展學院也將舉行大型公民論壇(8月24日),歡迎各界由網路報名參與會議,或觀賞現場直播。

  • 時間:下午2至5時
    5月25日 桃園新屋好客莊園
    5月28日 金山區公所
    6月11日 澎湖生活博物館
    6月17日 臺北銘傳大學
    【大型公民論壇】
    8月24日 臺北人力發展學院
  • 主辦單位:國家海洋研究院
  • 報名網址 http://bit.ly/NAMR10807
活動日期: 
2019-06-18(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