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拍照裡,歷歷可見1954年台北大空襲時美軍投彈夷平建物的證據;一張老照片中,早期的調查人員背著簡易的裝備,騰空以倒木險渡瀑布;玻璃櫃中陳列著早期尚未電子化的測量儀器。
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於今年7月10日起至8月30日止,在台北植物園腊葉館舉辦「森林x現代性-航遙測影像下的科學敘事」特展(以下簡稱特展),展出國內為了調查自然資源,所留下的航空照片、衛星影像、紅外線影像、光達(LiDAR)影像等,並陳列老照片、老物件,帶領民眾見證台灣農林業與航遙測技術並進,走向現代化與數位化的歷程。
航遙測技術節省人力物力 更成就農林業科學化理想
特展展覽開幕式於上週五(10日)舉行,林試所所長張彬說明,森林佔了台灣約60%的面積,林務局可說是台灣最大的地主,要作如此大尺度的資源盤點,又要追求科學性,航遙測是必不可少的技術。
他分享自己早年調查水稻面積的經驗,當時調查人員都需到現場,騎著機車沿著稻田丈量,後來引進航遙測技術後,調查人員就可以在辦公桌前靠著航拍照判斷水稻面積,節省了許多人力及時間,為農業資源盤點帶來一大進步。且隨著測量技術的進步,測量結果更精確,因此他認為,「農林業的科學性離不開航遙測」。
調查紀錄具科學意義 也兼具人文內涵
這次特展,林試所特別邀請負責統籌全國航遙測業務的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共同辦理,以一系列應用航空照片、衛星、光達等影像,來呈現台灣歷年來在森林資源調查及土地利用調查的具體成果。
特展策展人林試所森林經營組組長王培蓉介紹:「走進展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大型垂直的黑白色俯視地表圖像,它是上個世紀航遙測人員探勘福爾摩沙綠色寶島所留下的史頁。」
王培蓉說,這次展覽不只是讓民眾了解航遙測技術在森林調查的應用,其實更想展現由前人傳承到現今,執著追求的科學精神。她也指出,航遙測技術不僅僅帶領科研人員躍上另一個「高度」,用科學方法檢視人們身處的世界,其所留下的影像、器具,若放入更大的時間尺度檢視,便能清楚顯出其中的人文內涵。
本次特展共規劃四場專題講座,帶領民眾深入了解航遙測對於農林業的重大意義。展覽及講座訊息可至林業試驗所粉絲頁「幸福森活」及台北植物園粉絲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