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針對「氣候改革、刻不容緩」大遊行的聲明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針對「氣候改革、刻不容緩」大遊行的聲明

氣候危機,立即行動

2020年09月25日
文: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

依據聯合國9月發表的「以科學團結世界(United In Science)2020氣候報告」指出,2016~2020年的五年間,相較於工業革命前水準(1850~1990年),全球平均升溫1.1℃。2020年7月,北極海冰範圍值是歷年7月中最少的。而雖然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排碳降幅將達到歷史新高,但依據估計,在2024年前,全球仍將有20%的機率讓升溫超過1.5度,達到氣候臨界點。近期看到的美國西岸大火、中國與南亞的大規模水災、台灣今夏歷史性的高溫,都歷歷顯示了全球公衛緊急狀態外,氣候危機並未遠離。

而自2018年年底開始的青年世代以罷課呼籲各界重視氣候危機的公民不服從行動,在去年9月27日時發起全球氣候罷課行動,共計有760萬人參與,形成極大的政治壓力,促使各國紛紛提出更積極的氣候承諾,包括歐盟提出綠色政綱,宣示2050年達到碳中和,在亞洲方面,亦見韓國執政黨將綠色新政列入國會大選政見,並於勝選後大舉增加減碳投資。而全球排放量最高的中國與美國,則見習近平於聯合國大會上宣示要在2060年前達到碳中和,美國方面,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亦承諾將2035年全面採用潔淨電力、2050年達到碳中和。

今年因為疫情衝擊,全球青年氣候運動者未能如同去年採取實體抗議行動,但其仍將於9月25日時,再次發起全球串連,同步響應的線上與實體的氣候罷課行動。而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協同數十個環保團體與學生組織,於9月27日發起「氣候改革、刻不容緩」大遊行,提出「台灣應於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放」、「將氣候變遷視為國安危機」、「研擬台灣版綠色政綱」、「氣候教育提升全民氣候變遷認識」、「納入多元族群共同商議國家氣候政策」與「增加氣候科學研究資源」等五大訴求。

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的宗旨是「從科技與社會的各種面向挑戰科技知識的建構與倫理、它與現代體制的複雜互動,及公民參與的關懷與創意」,我們長期關注台灣科技發展與永續議題。我們呼應上述遊行發起單位所提出的五項訴求以外,更進一步提出下列四點建議,加速台灣氣候行動。

【綠色振興】採行綠色振興提升台灣韌性:後疫情時期的經濟振興措施,將會顯著影響台灣未來碳排放量。相較於韓國、德國與法國將有20%以上的經濟振興預算投注於有助於減碳的措施,台灣紓困與振興預算均未見任何綠色振興考量。而立法院將於九月份新會期審議行政院提送的4年總預算高達5100億元前瞻基礎建設2.0推動計畫,此舉為台灣推動綠色振興的最後機會,在此呼籲國會應緊盯此預算審議,要求其增加有助於因應氣候危機的投資比例。

【氣候經濟】針對大型排碳者依其排碳量課徵稅費,履行污染者負責原則:台灣因使用化石燃料衍生氣候變遷與空氣污染成本高達GDP的5%,但這些外部成本,尚未能充分內化至企業營運成本之中,削弱企業減碳投資意願。故呼籲環保署與財政部應儘速推動碳費與能源稅,基於污染者負責原則,推動氣候政策。

【公正轉型】-氣候政策應有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規劃,協助高污染產業勞工因應氣候危機:台灣有一半以上的排碳量來自工業部門,需藉由細緻的對話程序與輔導機制的設計,方可讓現行被鑲嵌於高碳經濟體制的勞工與社區參與綠色轉型。然而環顧台灣現行氣候政策中,均未見公正轉型機制之設計,應儘速補正,方可增進氣候政策社會支持度,避免勞工與社區衝擊。

【科技政策】-以跨領域原則建立氣候科研新典範:IPCC指出欲達到碳中和目標,需要系統轉型(system transition),包括科技、商業模式、生活型態、文化均須有根本性的改變。因此氣候科研需導入跨領域研究(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 TDR),充分整合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方能提出週全的政策建議。故未來台灣於推動氣候領域研究時,應依據此原則,建立科研新典範。

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Taiwan STS Association)除呼籲大眾共同響應9月27日的氣候遊行,同時邀請大家關注,2020年11月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台北雙年展。本次台北雙年展由由知名社會學家、哲學家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與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共同策展。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的學者與五校學生,引用雙年展中的「政治協商的合縱連橫」(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tactics),針對氣候變遷覺察等台灣當下面對的議題,代入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的角色,在寫實與模擬情境交織的場域設計中,進行談判、辯論、協商等實際演練。探索公共治理對應科技進展和社會演變的僵局,提出創新思考和可能解方。


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圖片取自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網站。

※ 更多資訊請前往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網站:sts.org.tw

※ 更多遊行資訊請參考:https://e-info.org.tw/node/22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