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氣象學會/因應氣候變遷衝擊 強化科研刻不容緩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中華民國氣象學會/因應氣候變遷衝擊 強化科研刻不容緩

2020年09月29日
文:中華民國氣象學會

世界氣象組織於今年7月針對未來10年氣候發布預報,指出全球暖化幅度可能在2020-2024年間達到巴黎協議設定的1.5°C門檻,比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在2018年公布的1.5°C特別報告中所預測的2040年提早。各項監測資料也顯示全球暖化持續加速,熱浪、乾旱、野火、豪雨等極端事件常態化的趨勢逐漸突現。IPCC歷次氣候評估報告明確指出暖化幅度越大,衝擊越大,調適與減緩的難度更高。科技部「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研究發現,在持續暖化的影響下,台灣的高溫將持續上升,熱浪加劇,有全年夏季化的趨勢;豪雨日增加,但連續不下雨日變長,旱澇加劇;冬季變暖變乾,春季雨量減少,夏季午後雷雨與颱風變少但變強。這些預期的變遷趨勢對國人的生存環境將造成極大衝擊,影響的不只是天氣與氣候,更可能加劇自然災害的衝擊,影響水資源調度,對國人健康、自然生態與農林漁牧等造成重大威脅。

氣候緊急狀態逐漸形成全球共識。世界各國莫不投入大量資源,建構氣候變遷相關研發體系(包括科學、衝擊、調適與減緩),推動跨自然、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整合研發計畫並成立專責研發機構,推估全球暖化對當地的天氣氣候與生存環境的衝擊,並據之規劃最佳調適策略,致力於將擴大中的衝擊損失及對後代子孫的影響減至最小。相對而言,國內推動氣候變遷研究已經10多年,但是多以短期研究計畫進行,尚未能建立健全的氣候變遷科學、衝擊與調適研發體系,且欠缺長期研發機構,研發人力與基礎研究設施(如超級電腦)嚴重不足,因此研發能量有限。此一情況導致未能針對台灣氣候未來變遷趨勢以及全球暖化對台灣生存環境的衝擊提出完整且精細的評估,也因此無法據之提出明確的調適指引,作為規劃調適策略的依據。

面臨全球暖化對台灣的空前威脅,本會認為強化氣候科研刻不容緩,我們需要採取明確的具體作為,盡速健全國內的氣候變遷研發體系。本會提出建議如下:

1. 在今年10月召開的第11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中,確認深化氣候變遷本土科研能量為主要科技發展項目之一。

2. 將長期研發機構的設置以及全面性研發機制列入科技發展政策,比照世界各國成立國家級研發機構。

3. 投入充分資源,全面啟動跨自然、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氣候變遷科學、衝擊與調適整合研發。

4. 比照災害防救法,將長期研發機構設置列入相關法案(如擬修訂的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或倡議中的氣候變遷法)

 

※ 本文轉載自中華民國氣象學會臉書


中華民國氣象學會。圖片取自中華民國氣象學會臉書

※ 更多資訊請前往中華民國氣象學會:http://www.msroc.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