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研究:野生吸血蝙蝠染病 自動保持社交距離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美新研究:野生吸血蝙蝠染病 自動保持社交距離

2020年10月30日
摘錄自2020年10月29日新頭殼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蝙蝠生病也懂得保持社交距離?!美國一項研究發現,野生的吸血蝙蝠(Desmodus rotundus)在被注入會生病的物質後,與其他蝙蝠或動物的接觸明顯變少,到等到牠們恢復健康,才會恢復原有的社交活動。

《行為生態學》(Behavioural Ecology)期刊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持續追蹤野生吸向蝙蝠染病對社交的影響》。研究人員是在2018年4月下旬,於伯利茲(Belize)Lamanai的一棵空心樹上,捕獲31隻成年的雌性吸血蝙蝠,其中16隻被注射脂多醣,讓蝙蝠出現發炎等生病症狀,而另外15隻則注射生理食鹽水對照。結果發現,在注射藥劑6小時內,被注射會生病物質的吸血蝙蝠與同伴互動數量,比注射食鹽水的蝙蝠少了約4隻。

研究發現,對照蝙蝠與每個對照蝙蝠有49%的接觸,但與生病蝙蝠只有35%的接觸。雖然之前有科學家在實驗室裡就發現此現象,但這是第一次在野外對野生蝙蝠進行研究,研究者得出結論表示,牠們真的會在生病時保持社交距離。且每隻生病蝙蝠的伴侶,陪伴時間平均也少了25分鐘,而病人本身則是睡得更多、移動得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