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回應機車業者「油電平權」的呼聲,環保署今年首次將燃油機車納入汰舊換新的補助範圍,引起環保團體反彈,批評此舉是花錢買空污、碳排。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政府今年花了11億元補助13萬台燃油機車,「七期燃油機車每公里排放的直接致癌物質『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是電動機車的60倍以上。」這些機車10年後又會成為必須淘汰的空污來源,「環保署應立即停止並檢討對油車的補助。」
對此,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蔡孟裕表示,現有的汰舊換新補助為兩年期的政策,「明年對於電動機車及燃油機車的補助皆會略減,但仍會持續。」運具電動化仍是長期目標。
環團批燃油機車空污是電動車60倍 環署:短期可改善九成空污
面對外界質疑,環保署的回應是為了加速汰換高污染的老舊機車、回歸市場機制。趙家緯表示,拿七期燃油機車跟四期燃油機車相比,空污確實相對較少,「但拿來跟電動機車相比,七期的污染排放量仍然很高。」
根據環保署資料,剛出廠的七期燃油機車每公里會排放46毫克(mg)的二氧化碳(CO2)、11毫克的氮氧化物(NOx)及38毫克的NMHC;相較之下,電動車每公里僅排放11毫克的二氧化碳、7.3毫克氮氧化物及0.2毫克NMHC。且隨著未來再生能源發展,電動車的污染排放量還會降低,但七期燃油機車卻可能隨著時間老舊,排放污染持續提高。
趙家緯批評,去年底許多機車業者高喊要「油電平權」,「真正的『油電平權』應該是要反映電動車與燃油機車的外部成本。」國際上已經有許多國家喊出禁售燃油機車的時程,但台灣卻走回頭路,繼續補助化石燃料,延宕運具電動化進程。
「截至本週為止,今年已經花了中央6億、地方5億,共計11億元補助購買13.6萬台七期燃油機車,遠高於電動機車的2.4萬台,補助金額僅3.2億元左右。」趙家緯認為,補助政策確實影響民眾購買電動機車的意願,去年新售機車中約有三成是電動機車,今年補助改變後電動機車新售數量腰斬。這些七期燃油機車10年以後又會變成必須淘汰的空氣污染源,恐拖累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空污治理效果。
環團批補助油車違反全球減碳趨勢 環保署盼回歸市場機制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專員楊書容表示,全球都在積極推動綠色運輸,「巴黎投注3億歐元鋪設自行車道;瑞典和荷蘭將於2030年禁售燃油車;就連擁有近2億台機車的印度,也喊出要在2026年禁售燃油機車,而台灣的環保署卻花了6億補助燃油機車。」
楊書容說,台灣永續發展目標規定2030年電動機車占新售車比率要達到35%,「但今年截至9月僅約10%,較去年的18%來得低,有近九成的燃油機車拿到空污基金的補助,導致運具電動化大倒退。」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則說,交通部去年進行的調查發現,有67%的老車使用者,在電動車的價格、性能、充換電方便性具備競爭力的前提下,願意換購電動機車,「政府不能單靠補助來推電動車,應該要多管齊下。」舉例來說,換電站屬於政府應協助搭建的基礎建設,現存的加油站也並非燃油車業者自行布建。
2018年底,環保署與行政院曾公布「空污防制行動方案」,當時喊出我國2035年要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然而,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指出,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任後卻將其推翻,「取消就算了,今年甚至回過頭補助燃油機車,這是空污治理大倒退。」
環保署:補助方案為兩年期 2021年暫無調整規劃
昨(18日)立法院審查環保署明年度預算案,立委林淑芬也針對此議題,提案凍結明年度空污基金3000萬預算,要求環保署空保處提出油電車差異化的具體補助方案。
此外,林淑芬表示,原預定今年空氣品質要達到PM2.5每立方公尺15微克,卻要延到2023年,特別是機車族的空污、通勤空污暴露量非常嚴重。他指出,明年空污基金收入預估為45億,支持卻達54億,因此提案凍結1億元,最終在行政部門請託下,改為凍結2000萬元。
蔡孟裕重申,過去空品標準未考慮境外污染因素,因此才會適度調整,並會積極努力來達成2023年PM2.5年平均濃度每立方公尺15微克的目標。他說,目前機車汰舊換新補助為兩年期的方案,明年汰舊換新的補助金額會從5000元降為3000元,新購七期燃油機車及電動車都有相同補助,現階段尚無調整規劃,後續會再檢討補助差異化的課題。
環保署署長張子敬則表示,現行的補助方案希望鼓勵民眾汰換老車,短期內就能有九成以上的空氣污染改善,但長期仍以推動運具電動化的目標,這個方向沒有改變。
洪申瀚則提案要求環保署在空污基金不足的狀況下,不應調降空污費,且應適度調漲空污費來增加收入。蔡孟裕則說,目前空污費仍再研商檢討中,尚無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