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聽過生物多樣性嗎?」
根據2019年調查統計,台灣有7成的民眾有聽過,卻只有3成不到的人回答得出來這個名詞是什麼。2020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報告也強調:人類需改變日常習慣,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恢復所有我們所依賴的生態系統,並減少人類活動的負面影響。因此,「生物多樣性年度專題」每年將透過不同多媒體形式帶大家了解相關議題。
2021年度專題:當草鴞飛過
在台灣,草鴞主要棲息於嘉義到屏東、平地到淺山丘陵的草生地,覓食時也會光臨棲地周邊的農田,族群數量推估在300-500隻以下,非常稀少罕見,且有逐年下降的隱憂,為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正因牠們棲息及覓食的空間,與人類活動範圍高度重疊,目前造成牠們在生存上的三大威脅,都與人類行為息息相關:鼠藥毒鼠、張掛鳥網、剷平草鴞棲地逕行開發。
2020年度專題:生物多樣性與他的7個小迷思
農委會自2000年將該年訂為「生物多樣性保育年」後,20年過去了,今年再打出「生物多樣性超級年」的口號,究竟這20年間民眾對生物多樣性的了解有多少?生物多樣性是否能主流化?我們希望藉由這次的專題,用一般人容易誤解的迷思及疑問,將生物多樣性的知識及觀念帶給大家。
2019年度專題:救贖還是浩劫?離岸風電時代的生態備忘錄
為了達成非核家園與能源轉型目標,離岸風電的角色相當吃重。除了肩負轉型重任,更是打下「綠領經濟」相關產業鏈的契機。不過,台灣的離岸風電是從「零經驗」起步,除了追求蓋多少支風機、發多少電,也不能迴避在生態、環境與社會面所遭遇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