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普罩——土地的危機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光電普罩——土地的危機

2021年01月11日
公視記者 郭志榮 張光宗

政府全力推動綠能,早期開放農地開發小型光電場,引起爭議,之後劃設不利耕作土地,提供光電業者申請,進行大面積開發,部分地區也造成抗爭。地面型光電場興建,加速光電普罩大地,前景卻依舊有許多問題。


地面型光電場興建,加速光電普罩大地,前景卻依舊有許多問題。

黃筠晴是位藝術家,她在故鄉屏東枋寮,買下一間老房子,精心改造,希望能在田野景致中,豐富創作能量,同時照顧長輩。但是因為屋旁正在興建的光電場,有時會反射陽光,讓人感覺不舒服,被迫拉上窗簾。黃筠晴掛起抗議布條,不只是為自己,也為鄰居發聲,希望政府重視光電侵入社區的問題。


因為屋旁正在興建的光電場,有時會反射陽光,讓人感覺不舒服,被迫拉上窗簾。

農地興建光電場,有規範設置隔離帶,但是並沒有規範光電場與鄰屋的距離。面對爭議,屏東縣政府表示,光電場早期是以小於660平方公尺面積,在農地申請興建小型光電場,獲得核可興建。雖然在2020年7月以後,政府不再同意農地上興建小型光電場,對於早期核可並已完成興建的案場,將會要求光電業者進行調整。

行政院大門口,一群來自屏東枋寮的居民,在立委陳椒華、議員蔣月惠協助下,抗議石頭營附近正在興建的光電場。這個光電場在屏東枋寮玉泉村旁的山丘下,過去是廢耕果園,申請開發面積約100多公頃,分成三期興建。由友達等多家企業合作設立。


枋寮居民來到行政院,在立委陳椒華、議員蔣月惠協助下,抗議石頭營附近正興建的光電場。

屏東縣政府以水源不足、土地貧瘠為由,在枋寮地區,185縣道附近,劃出大面積不利耕作區,提供光電業者申請。但是光電場緊鄰山丘,工地現場如同在挖山。對此光電業者說明,開挖是為了水保工程,已經合法申請,未來光電場會減少鋪設面積,使用不到40%的土地,除了有森林留置區,外圍還會設置十米的隔離綠帶。

另一方面,在開發區周遭,有著日治時代留下的石頭營碉堡群,防禦工事從山上散布到山下,成為重要歷史遺跡。進入第一期工地,業者表示,開挖時發現一座碉堡,目前附近工程已停工。文史人士比對地圖表示,若不釐清碉堡群位置,擔心未來第二、三期工程,將會造成更大的破壞。


文史人士比對地圖表示,若不釐清碉堡群位置,擔心未來第二、三期工程,會造成更大破壞。

來到山上砲堡,進入坑道,可以發現大群蝙蝠以此為棲地。其他工事內,也發現不同蝙蝠個體,碉堡群有多少蝙蝠?分布何處,工程會不會影響,都需要進一步調查。


碉堡群有多少蝙蝠?分布何處,工程會不會影響,都需要進一步調查。

依據環評法,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光電開發只有位在重要濕地,或裝置容量超過2000瓩,才需要環評。屏東縣政府說明,第一期目前依法施工,第二、三期將會進行文資與生態調查。面對抗爭不斷,業者則表示,願意採取迴避設計,繞過碉堡,達成綠能與文資共生的目標。

原本全民期待的綠色能源,成為社區與農村的綠色夢魘,如何更加完善規劃,全面進行環社檢核,加速屋頂光電,才能讓綠能不再引發土地的憤怒?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光電普罩——土地的危機】

1/11(一) 22:00首播
1/16(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