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0日
摘錄自2021年5月6日自由財經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sites/all/themes/quatro/images/news-default.jpeg)
國際能源總署(IEA)週三(5日)表示,如果礦業公司和政府不盡速投資,擴大生產電動汽車、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板所需的金屬,關鍵礦產價格飆升恐阻礙綠能轉型,影響全球為減少碳排所做出的努力。
國際能源總署署長比羅爾(Fatih Birol)表示,這些關鍵礦產的需求快速增加,但礦業公司擴大供應的速度卻相當緩慢,兩者增速的差距恐使鋰、石墨以及鎳等金屬的價格飆漲,並可能進一步導致減排工作放緩。
國際能源總署表示,部分關鍵礦產的供應高度集中在少數國家,引發安全疑慮。據報告,用於製造電池的鈷70%供應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應用於智慧手機到風力發電機等各類產品的稀土,則由中國掌握60%的供應量。
國際能源總署補充提到,關鍵金屬加工過於集中也是問題,80%以上的稀土加工在中國進行,在鋰和鈷加工市場內,中國佔比約60%,銅則有40%在中國進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