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綠能 農委會盤點出4702公頃漁電共生區
配合國家能源轉型政策發展,2025年前達成9.3GW綠能發電目標,農委會主委陳吉仲11日指出,目前已針對漁電共生部分,盤點出4702公頃較無社會及生態心疑慮先行區域優先推動,若能全數推動預計可達到4GW目標的一半,也就是2GW。(工商時報記者譚淑珍/報導)
搶救台灣稀有保育類 中市府移地保種30尾台灣白魚
近期乾旱少雨,棲息於台中市新社區食水嵙溪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魚類「台灣副細鯽」(俗名台灣白魚)面臨生存危機。台中市政府農業局昨日委託淡水魚類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曾晴賢,在食水嵙溪番社嶺橋段進行移地畜養工作,利用水下攝影和籠具捕捉,將30尾台灣白魚移至近原棲息地,且適合畜養場所妥善照顧,待水情較穩定後再放流原棲地,維護族群數量。(聯合報記者余采瀅/台中報導)
苯使用及排放量數字差百倍 中科三期環差案再審
因面板廠租地縮減,為引進其他廠商,中科三期送環差案。環保署今天(12日)審查此案,環委認為,化學物質中苯的使用及排放數字有百倍落差,要求中科加強溫室氣體減量,會議決議再審。(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中報導)
布袋農地遭偷埋廢棄物 台鹽綠能澄清:非漁電共生案場
嘉義縣布袋鎮菜舖里一處農地,日前遭人用挖土機非法掩埋營建廢棄物,5月6日嘉義縣環保局會同警方查緝,查獲葉姓土地承租人及賴姓挖土機司機,查扣挖土機,將2人依廢棄物清理法送辦。由於農地在台鹽綠能公司義竹漁電共生案場附近,近日謠言不斷,台鹽綠能公司董事長吳容輝昨天到場稽查,公司今天(12日)發表聲明澄清,經查,此案與漁電共生案場無關,台鹽綠能案場並無掩埋廢棄物行為,並無違反相關環保法令。(自由時報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
瑞芳保育區內違規抓捕龍蝦 男面臨3萬元以上罰鍰
桃園一名李姓男子昨日(11日)深夜前往新北市瑞芳保育區違規採捕龍蝦,被岸巡人員發現後,立刻蒐證取締,並將李男帶回詢問,查獲4隻龍蝦。岸巡人員詢問後,依違反漁業法第65條函送新北市政府裁罰,李男將面臨裁處3萬元以上至15萬元以下罰鍰。(自由時報記者吳昇儒/新北報導)
高雄流浪狗疑遭刀斬斷腿 緊急截肢仍未脫險
動保團體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今(12日)表示,救援高雄永安區1隻流浪黑狗,左前腿疑遭刀從中直接斬斷,露出斷面平整傷口,且感染嚴重,傷肢腫大如火腿般,送醫痛不欲生,經3個多小時截肢手術,目前仍有生命危險。(自由時報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
疫情升溫 環保署同意暫時放寬使用免洗餐具
近日疫情升溫,環保署表示,經「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公告管制不得使用各類材質免洗餐具的業者,考量自身餐具清洗條件,如有改用免洗餐具需求,可依公告規定向地方主管機關提出申請,獲同意後得暫時提供塑膠材質以外的免洗餐具,期限原則為90日,屆期重新申請。(自由時報記者羅綺/台北報導)
德基水庫蓄水率僅2.77% 停止出水!
乾旱不下雨,德基水庫附近居民表示,幾十年來從未見德基水庫水位這麼低,連溪流的進水口也不見一滴水,農友種植的水果及蔬菜大受影響,不知未來能否採收;大甲溪發電廠表示,德其水庫昨晚10點起停止放水供應下游民生用水,目前水位1325.59公尺,進水量3cm,蓄水率僅2.77%,創德基水庫蓄水至今47年來最低水位。(自由時報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
台灣黑熊陳屍深山溪邊 花蓮林管處派員調查
花蓮林管處表示,接獲民眾通報在卓溪鄉拉庫拉庫溪上游一處溪谷發現1頭台灣黑熊仰臥溪邊,屍體已發臭,今天(12日)上午派9名人員上山處理,預計15日才能接觸到黑熊,了解死因。(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報導)
中國產權協會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協助試點過度至全國碳市場
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簡稱中國產權協會)今(12)日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以推動建設高質量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自2011年以來,中國在7個地方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共覆蓋20多個行業近3000家重點排放企業,總交易金額超100億元,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經驗。(新華社記者王希/北京報導)
美國塞拉山脈融雪稀少 加州乾旱加劇
塞拉內華達山脈的積雪作為加州城市和農場的重要水源,今年已經減少到幾乎為零,使加州日益惡化的乾旱狀況更加嚴重。11日來自州水資源部的最新數據顯示,加州當天的積雪量僅為正常值的6%,為4月1日的正常平均值的4%。這一天通常是加州積雪最深的時候,也是雪水當量最高的時候。(世界日報編譯組/報導)
亞馬遜計劃使日本數據中心全部採用可再生能源
12日採訪相關人士獲悉,美國亞馬遜公司為使日本的數據中心採用100%可再生能源供電,已與東京電力等多家電力公司展開討論。亞馬遜提出目標到2030年前使其在全世界消耗的電力全部轉為可再生能源。其他日本國內企業追隨的動向或將加快。(共同社/報導)
應對空污和廢棄物等問題 歐盟將推出更嚴格環境法規
歐洲聯盟(EU)今天(12日)表示,將加強關於空氣污染、廢棄物和化學物質使用的法規,以保護公共健康並解決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關鍵原因。歐盟今天公布的應對污染計劃設定了2030年的目標,將逐步在2050年前把空氣、水和土壤污染降低到不再被認定為對健康和自然有害的程度。歐盟表示,其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與空氣污染有關的過早死亡減少至少55%。(中央廣播電台記者張雅涵/編譯)
灰鯨迷航地中海 專家研判暖化所致
最近幾天、地中海出現一頭迷航的灰鯨,科學家研判是因為氣候暖化、北極融冰,導致環境改變,灰鯨才會迷失了方向。另外在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也有一隻鯨魚寶寶受困,救難人員花了4小時才救援成功。(公視記者曾惠敏/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