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經歷百年大旱,經濟部水利署規劃台南及新竹海水淡化廠,昨(18)日在環保署通過第三次環評初審。環評後約需五年工期,其中台南海淡廠每日產水20萬公噸,將成為全台規模最大的海淡廠。
台南將軍區 將建全台規模最大海淡廠
目前全台24座海淡廠,僅台塑麥寮海淡廠一座位於本島。由於海水淡化相當高耗能,還有高鹽度副產物「鹵水」等污染問題,初審小組要求補充鹵水再利用等規劃,兩案分別修正後通過。
台南海淡廠由南區水資源局規劃,預計設在台南市將軍區,鄰近七股鹽田,基地面積17公頃,分兩期建置產水單元,第一期每日產水10萬公噸,營運五年後增設第二期,增加到每日產水20萬公噸,將成為全台規模最大的海淡廠。
新竹海淡廠由北區水資源局規劃,坐落於新竹市北區、南寮漁港一帶,基地面積10公頃。廠址去年曾因應缺水,作為緊急海淡設施設置點,目前該設施已移往馬祖東莒。這次的永久海淡廠,最大產水規模則為每日10萬公噸。
高耗能水源 海淡廠啟用後無法停機 豐水期僅能降載
海水淡化仰賴大量能源,根據水利署,一台海水淡化機組透過逆滲透法產生1公噸的水量,需要花費4度電。因此,水利署提出豐水期「降載」的方法,在6至9月雨量較豐沛、且全國用電量需求較高的時期,減少50%的海水淡化量體,避免不必要的能源耗損。
水利署解釋,之所以是「降載」而非「暫停使用」,是因為海淡廠需要維持一定比例的基載量,若海水淡化設備停止運轉,容易造成損壞,RO膜等組件容易孳生藻類、引起阻塞。
以台南海淡廠為例,以每日最大產水量20萬公噸計算,全年將用掉3.1億度電;若豐水期執行降載,最大產水量設定在10萬公噸以下,全年用電度數可以降至約2.6億度。除了降載之外,海淡廠逆滲透單元加裝能源回收裝置,也可以回收90%的能量。根據水利署,理想狀況下,每公噸產水所需電量,可從4度降至2.5度。
鹵水難以再利用 排放入海是否充分稀釋
除了高耗能,海水淡化也會產生高鹽度的鹵水,幾次初審會議中,環委都要求開發單位提出鹵水再利用及最適排放措施,避免影響海洋生態及漁業。
不過,鹵水再利用可行性低,水利署表示,今年曾與台鹽討論鹵水製鹽的可能性,但目前台灣食用鹽已有通霄精鹽廠規模生產,產量已達飽和。且鹵水鹽度僅約5度,日曬製鹽的鹵水至少要濃縮到25.5度以上,再加上土地、人力不足,新竹和台南海淡廠產鹽不具可行性。
對此,南水局另提出搭配觀光局「扇鹽地景園區」方案,展示海水淡化流程,但環委陳裕文認為環說書中相關規劃仍不清楚。
環委官文惠則指出,對於鹵水再利用,開發單位目前似乎未有解方,但若要排放,目前規劃的放流點位也還須進一步確認。她指出,台南海淡廠預計排放鹵水的點位周遭,歷年調查顯示懸浮固體濃度偏高,雖然開發單位說明是內陸海水影響,但在未建置排水口的狀況下,SS濃度就比一般高,若再加上海淡廠的放流水,可能有懸浮固體累積的疑慮。
至於新竹海淡廠,北水局模擬結果顯示,在排水管尾端設置四個排放孔,排放孔間距約20公尺,距排放口100公尺處的鹽度僅增加4.1%,稀釋效果良好。不過,官文惠仍建議補充說明在不同季節、漲退潮情境下,鹵水排放的模擬分析。
北水局表示,先前曾就排放孔位置與新竹漁會討論過,得知漁港外有一條近海海溝,水流較快,目前也規劃將排放點位設於海溝水流處,進一步加強稀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