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蕩犬貓怎麼管】餵養——減少遊蕩動物的助力或阻力?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遊蕩犬貓怎麼管】餵養——減少遊蕩動物的助力或阻力?

2023年06月07日
公視記者 林書帆 呂培苓 陳慶鍾 葉鎮中 賴冠丞 劉啟稜

壽山野生動物之殤

高雄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是遊蕩犬與野生動物衝突的重災區之一,家住高雄鳳山的林裕傑,每週都會到這裡觀察生態,將近十年來,記錄到很多野生動物被攻擊的案例。

「其實幾乎每次上來都會看到狗在追獼猴,但有時候發生得太快,沒辦法馬上拍照錄影。」林裕傑說。幼猴不像成猴反應那麼快,更容易遭到攻擊,因為狗咬住獵物後會不停甩動,他曾目睹一隻被攻擊的幼猴脊椎斷裂:「那隻小猴子傷得那麼重,竟然還活了兩個多小時,我想幫牠解脫但下不了手,只能眼睜睜看著牠斷氣。」


高雄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小獼猴遭遊蕩犬攻擊死亡。畫面提供:林裕傑

不會爬樹的山羌,比獼猴更容易受到攻擊。林裕傑在大約2018年時,就發現壽山越來越難聽到山羌叫聲,擔憂牠們正面臨區域性滅絕危機。根據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的紀錄,2013至2019年,山羌被犬攻擊的傷亡事件平均每年有5件,2020至2022年7月期間,只剩下三件。

「傷亡事件變少,我們不認為是雙方衝突減少,而是因為快要沒有山羌了。」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顏士清,受國家自然公園委託調查壽山的遊蕩犬與野生動物族群狀況,研究團隊透過自動相機紀錄發現,2021至2022年,山羌的出現指數與2018年相較顯著下降92.6%,證實了林裕傑的擔憂。顏士清補充:「我們目前估算壽山的山羌剩下幾十隻而已,如果這個態勢繼續下去,族群幾年之內消失是有可能的。」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顏士清表示,高雄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山羌,遭受犬隻攻擊死亡,幾年之內有可能在區域消失。畫面提供:林裕傑

壽山餵食行為導致遊蕩犬聚集

2018到2021年,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曾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進行TNVR,顏士清說明後續調查結果:「相較於中山大學2018年在壽山調查到100隻幼犬,我們只發現1隻幼犬,所以絕育計畫抑制出生率的效果是非常明顯,可是我們卻看不到整體族群量有顯著下降,可能是因為壽山鄰近的公園、工廠、停車場有很多遊蕩犬,牠們隨時都會遷入國家自然公園。」

為何狗會被吸引到壽山?走進自然公園邊界附近一處樹林,不只雞骨頭滿地都是,連樹木都被油污染黑,原來這裡是民眾長期餵養遊蕩犬的地點之一。像這樣的餵食點,清大研究團隊在壽山就紀錄到20多個,許多愛心人士會風雨無阻的上山餵食。

我們在壽山拍攝時,恰好遇到一位餵養人田大哥(化名)正沿路丟食物餵狗,他每天早上從菜市場購買20幾公斤雞頭,烹煮後冷卻背上山, 365天只休星期六,已經持續至少十年。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有許多熱心民眾長期帶食物上山餵養遊蕩犬。

田大哥回憶自己為何會開始到壽山來餵狗:「某天來爬山時聽到小狗一直叫,我想說奇怪牠為什麼叫個不停?原來是小狗全身都爬滿跳蚤,因為一直被吸血變得太虛弱,後來就死掉了,我把牠埋在洞裡,沒想到隔天就被其他狗挖出來吃掉,因為沒東西吃,就把屍體當食物。」

大多數餵養行為,都是出於不忍,但餵食也容易造成遊蕩犬聚集。林裕傑觀察,如果某個區域的餵養人,因為年紀或身體因素不再出現,原本逗留那個地方的狗就會散去,反之只要有人餵食的地方,就有很高機率會看到幼犬出生。

餵食還有哪些負面影響?

顏士清說明餵食造成的影響:「第一個,沒結紮到的狗就有能量繁殖,生下更多後代,再來有食物這個誘因,會吸引外來犬隻遷入,TNR就變成沒效果。」事實上大約三、四年前,就有動保人士觀察到遊蕩犬已經不只一年生兩胎,食物來源充足可能是原因之一。

餵養人留下的食物,也會吸引野生動物。林裕傑發現只要跟著猴子,時常能找到許多隱密的餵食點,他也曾拍下大量猴子吃狗食的影像:「如果飼料沾到土或肉渣,獼猴就會用手搓一搓再吃,有些餵食者因為不想讓猴子吃狗飼料,會用彈弓驅趕牠們。」


獼猴會等狗吃完再來撿食剩餘的飼料。

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同樣也觀察到非常多野生動物去吃餵狗的食物:「像珠頸斑鳩、松鼠等等,野生動物去吃,可能增加跟狗的相遇機會、受到攻擊,野生動物跟狗之間互相傳染疾病、寄生蟲的風險也會增加。」

有些餵養人認為,只要把狗餵飽,牠們就不會攻擊野生動物,顏士清解釋:「牠吃飽的話,攻擊行為確實會變少沒錯,但是當固定食物來源,讓這個地方的狗密度變得很高,實際發生攻擊次數還是會變多。而且狗有娛樂性狩獵、過度獵殺的習性,所以才會有些例子是狗闖入雞舍後不是只吃一、兩隻,而是把所有的雞都咬死。」顯示犬隻的攻擊行為,跟是否飢餓沒有絕對關係。

餵食行為的不同光譜

餵食遊蕩動物的行為,有著不同的光譜。在衝擊篇出現的苗栗居民大叔,餵狗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擔心牠們去咬自家養的雞。他無奈表示:「防疫所的人說你不要給牠吃,牠就會走掉,問題是還是會一直有人來丟啊!」

因為投入絕育,對餵養人有長期觀察的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執行長郭璇表示,在餵養光譜的一端是「只想餵食」的類型,有些人甚至連自己餵的狗是黑是黃都不知道,廚餘飼料一撒就走,在光譜的另一端則是注重環境清潔,並且「有餵有紮」:「他們很清楚每隻狗的出現時間,如果發現自己餵的狗追車咬人了,還會設法收容送養。」

如果這樣的餵養人能成為TNVR的助力,可以提高抓紮效率。以台灣之心協會的經驗,有人固定餵食的狗,比難以預測出現時間、地點的野犬好抓很多:「如果餵養人配合把食物放在我們的誘捕圍籬裡,讓狗習慣圍籬,一星期母狗就可以結紮掉了,否則花上三個月、半年都有可能。」

「讓餵食者成為TNVR助力」的說法,至少十年前就已被提出,問題是目前願意配合的仍是少數。郭璇表示:「像這樣的優質餵養人我們久久才遇到一個,捕犬員常常在討論怎麼跟餵養人鬥智,因為當我們說明天要抓狗,今天要餓狗,十個有八個做不到。」

生態敏感區禁餵行不行?

以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為例,絕育率好不容易達到80%以上,卻可能因為餵食行為導致效果遞減。台灣之心協會前執行長劉晉佑說:「我們大概十年前就提出,生態敏感區像國家公園、或遊蕩犬與野生動物衝突較大的地方,都不應該餵食,但如果這個區域內原本就有餵食行為,必須循序漸進,不可能馬上禁止,因為餵食者對浪犬有無限的情感,在現有法律強度、執法能量不足的情況下,是無法用禁止方式做處理的。」


台灣之心協會前執行長劉晉佑表示,餵養者對浪犬有很多情感,在執法能量不足的情況下,很難禁止他們餵食。

如果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內餵食遊蕩犬貓,可處3000元罰鍰。這點餵養人田大哥非常清楚:「有巡山員啊,但是他沒有證據,他看到我時,我沒有在餵狗。」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洪啟源表示:「如果只是看到浪犬在吃人類的食物,沒看到當事者的餵食行為,就沒辦法處罰。餵食者現在甚至利用三更半夜去餵食,我們很難每天去同一個地方埋伏。」

目前要約束餵食遊蕩犬貓的行為,主要是依據《國家公園法》、以及野生動物保護區相關規定增列禁止事項,但許多瀕危物種的棲地例如草鴞、石虎,大多不在這些區域內。2022年,失親小石虎「秋哥」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放兩週後死亡,研判是遭到犬攻擊,而牠生前的活動範圍,就有許多民眾餵食遊蕩犬的地點。


遭到遊蕩犬攻擊的草鴞。畫面提供:林務局屏東林管處&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林務局保育組野生物保育科科長鄭伊娟說明,林務局一直有在跟不同政府單位討論,有沒有哪些既有法規,可以增加禁止事項來約束餵食行為:「例如因為河川地是石虎常活動的地方,第三河川局可以依《水利法》禁止在河川地餵食。另外我們也跟地方政府說明,地方自治法也可以設定一些限制條件,目前有些縣市已經在他們的轄區公告禁止餵養了。」

不論法規如何嚴格,還是得落實才有用。郭璇直言:「想在控制遊蕩犬的策略裡加入管理餵養人,那是浪費時間,因為他們真的沒辦法被控制,除非我們可以立一個法,餵狗拘役30天,我們趁他被關起來時把狗抓去結紮。但不太可能這樣做。想要杜絕餵養,就靠絕育把狗的數量減少,用這樣的順序處理才對。」

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的工作人員,努力跟當地餵養人溝通,不要在自然公園範圍內餵食、不留下狗食吸引野生動物。但2022年10月,我們跟著林裕傑走進公園核心區一帶樹林,發現一個帆布圍起的區域,擺滿餵狗用的飼料、罐頭、家禽內臟等。公園管理處若發現這些餵食用具,會限期七日內清除,但餵養人往往只是把這些物品轉移到其他地點。


生態觀察者林裕傑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發現餵食者留下的工具。

只餵不紮,會不會是延長遊蕩動物的痛苦?

活在野外的狗即使有人餵,也難以得到良好的醫療照顧。在同樣有常態性餵食行為的陽明山國家公園,清華大學與台灣大學獸醫學院合作的調查顯示,陽明山犬隻一年的存活率大約僅有四成左右。顏士清進一步說明:「根據血檢結果,1/3的浪犬有貧血狀況,另外1/3白血球指數過高,表示牠正在感染或發炎,有發炎反應。」

此外,研究也發現陽明山的犬隻,焦蟲病抗體陽性反應高達四成,這是一種藉由外寄生蟲傳播的疾病,而陽明山的鼬獾、白鼻心身上也發現同樣的寄生蟲。顏士清表示:「焦蟲病嚴重的話可能致死,所以不管是狗或野生動物,可能都有因為焦蟲並在野外死亡,幸運活下來的才被我們檢驗到,所以四成這個比例,實際上可能更高。」


在野外生存的狗很難得到良好的醫療照顧,身上的寄生蟲也容易傳染給野生動物。

TNVR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讓族群自然消亡,終結永續流浪命運,只餵不紮,長遠來看會不會是延長遊蕩動物的痛苦?顏士清認為:「遊蕩動物並不是自願去壓迫野生動物的生存,是因為我們的政策、飼主責任沒有落實,才會在外面流浪,我覺得最好的方式,還是讓遊蕩犬貓能被人好好照顧跟管理。」

根據農委會2022年最新調查推估,全台遊蕩犬數量逼近16萬隻,比前兩年多了將近4000隻,數量不減反增。對於遊蕩動物與野生動物的衝突,政府的角色與責任究竟是什麼?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遊蕩犬貓怎麼管|餵養,減少遊蕩動物的助力或阻力?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