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置垃圾堆成「台灣新百岳」 彭啟明:焚化爐燒完約需11年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暫置垃圾堆成「台灣新百岳」 彭啟明:焚化爐燒完約需11年

2024年06月07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全台多地出現「垃圾山」,被立委批為「台灣新百岳」。截至去年底,全國共有84萬噸廢棄物無法去化。環境部長彭啟明昨(6)日表示,環境部預計在今(2024)年底預告「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走向零廢棄目標。同時也正提升垃圾處理量能,預計再11年可全數剷平。

環境部長彭啟明今(6)日表示,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預計今(2024)年底預告。攝影:陳昭宏

環境部長彭啟明昨(6)日表示,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預計今(2024)年底預告。攝影:陳昭宏

暫置垃圾堆成「台灣新百岳」彭啟明:盼各縣市有焚化爐

全台各地出現「暫置垃圾」堆出的垃圾山。環境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台共有84萬噸一般廢棄物,分散暫置在全台53個掩埋場。彭啟明昨日至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針對「廢棄物暫存量逐年攀升、廢棄物處理政策短中長程規劃」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表示,許多垃圾暫置場鄰近水源地,雨水沖刷垃圾流入水體,恐怕造成水污染。民進黨立委林月琴則以桃園大檜溪附近掩埋場為例,指出當地廢棄物暫置高度超過護欄,許多居民及用路人都擔心自身安危,惡臭也影響附近校園學童。彭啟明表示,環境部預計今年底預告「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走向零廢棄願景。短期將陸續打包處理暫置垃圾,避免惡臭及自燃。

部分縣市缺乏處理量能,民進黨立委陳瑩問,未來會不會再興建新焚化爐?彭啟明表示,「希望每個縣市都有可以自己處理(廢棄物)的焚化爐。」不過根據環境部書面資料,原本沒有焚化爐、近期規劃增加的縣市,只有竹縣、台東、花蓮;南投及澎湖兩縣還沒有興建計畫。

陳瑩指出,垃圾暫置更是一個經濟誘因問題,焚化爐燃燒事業廢棄物收益較高,排擠一般家戶垃圾處理,當然導致堆置、形成台灣新百岳。他除呼籲環境部擴充量能外,也應提出誘因縮短市場價格差距,讓事業廢棄物、家戶垃圾都能穩定去化。

台灣一般廢棄物暫置量從2018年開始逐年攀升至2023年的84萬公噸。圖片來源:擷取自環境部「廢棄物暫存量逐年攀升,廢棄物處理政策短中長程規劃」書面報告

台灣一般廢棄物暫置量從2018年開始逐年攀升,至2023年已達84萬公噸。圖片來源:擷取自環境部「廢棄物暫存量逐年攀升,廢棄物處理政策短中長程規劃」書面報告

彭啟明表示,去(2023)年已有桃園生質能中心、台東焚化爐、花蓮台泥水泥窯等三項焚化設施啟動營運,目前全台有28座焚化設施,每年處理量可達681萬噸。未來新竹高效能熱處理廠,以及兩座焚化廠汰舊換新(台南城西、雲林麥寮)陸續上線,2027年後處理量將達到每年700萬噸,其中有數十萬噸餘裕能去化暫置垃圾。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6)邀請環境部長彭啟明就垃圾暫置逐年攀升進行專題報告。攝影:陳昭宏

6日環境部長彭啟明就垃圾暫置逐年攀升,至立院進行專題報告。攝影:陳昭宏

垃圾山還要11年才歸零 環境部:搭配SRF、源頭減量能加快

立院各黨立委皆關心暫置垃圾何時能退場。會後彭啟明接受媒體聯訪表示,若單以焚化爐量能估計,暫置垃圾約還要11年才能全數歸零。但強調「還是要整體考量」,若能搭配SRF(固體再生燃料)、源頭減量等政策推動,速度還會加快。

針對SRF製造及使用的污染爭議,彭啟明表示他近日親自拜訪幾間業者,坦言「環境條件其實不太好」。他表示,環境部本(6)月將預告SRF燃燒排放相關修正草案,未來也會籌組「SRF營運體檢輔導團」,針對個別SRF廠找出有問題的環節,並提出因應對策。中長期則會提出「SRF白皮書」,協助成立產業聯盟,讓SRF產業體質走向健全。

作者

陳昭宏

探索矇矓中開展的世界、滲透身體的網,與身體和環境結盟,共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