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盟】0218國際論壇|氣候危機,核去核從?全球能源轉型下的核能爭議 | 環境資訊中心

【綠盟】0218國際論壇|氣候危機,核去核從?全球能源轉型下的核能爭議

  • 活動報名連結:https://neti.cc/qnZDZnR
  • 本次論壇有中英文同步口譯
  • 線上連結將於報名後,於活動日前寄出

02月18日(二)上午十點,台灣氣候行動網絡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特別邀請國際學者,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公共政策暨全球事務學院教授M.V. 拉瑪納博士(Dr. M.V. Ramana)訪問台灣,舉辦演講,探討在氣候危機中,核電作為氣候解方的可能性。
 
在全球氣候危機持續加劇、能源部門去碳化日益緊迫的此刻,國內外不乏以既有核能電廠延役與投入創新核能技術研發,作為汰除化石燃料、邁向淨零排放目標之倡議。台灣雖將於2025年5月隨核三廠二號機40年的運轉執照年限到期、除役而正式進入「核電歸零」的時代,但因產業發展、用電需求增長等各種因素,使「核電延役」、「發展新核能技術」的呼聲在國內推動二次能源轉型的政策討論中不曾停歇。

然而,任何能源技術在淨零轉型的路上所能夠扮演的角色,取決於「成本」與「時間」這兩大基本參數。長期參與撰寫《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的國際知名學者拉瑪納博士在其近期出版的 Nuclear is Not the Solution - The Folly of Atomic Power in the Age of Climate Change(暫譯《核能並非解方:氣候變遷時代的原子能之愚》)一書中指出,核能不僅在成本上遠高過風電與太陽能光電,在氣候行動事不宜遲的情況下更具極為耗時的劣勢,若再進一步考量許可申請、籌款等必要作業所需時間之更是如此。加上核能技術本質上對公共健康與環境的風險、軍事與核武擴散等因素,核能並不具備勝任氣候解方的條件。

本次邀請拉瑪納博士來台,分享其長期對於核能產業發展與核能技術風險評估的研究成果與觀察,為台灣社會的核能爭辯提供理性、科學的分析和觀點。並邀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林敏聰特聘教授及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 趙家緯總監,一同與談。

 
● 論壇資訊
❘ 日期 ❘ 2025/2/18 (二)
❘ 時間 ❘ 10:00-12:00
❘ 地點 ❘ 台灣大學 法律學院霖澤館 國際會議廳
❘ 進行方式 ❘ 實體 + 同步線上直播
❘ 活動報名連結 ❘https://neti.cc/qnZDZnR( 線上連結將於報名後,於活動日前寄出)
 
● 講者簡介  M.V. 拉瑪納(M.V. Ramana)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公共政策暨全球事務學院 教授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Global Affairs
- 學經歷
• 波士頓大學物理學博士(1994)
• 多倫多大學物理系博士後研究員(1994-1996)
• 普林斯頓大學核能未來研究室、科學與全球安全計畫研究員(2009-2016)
 
● 與談人簡介
林敏聰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 合聘研究員
趙家緯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
活動日期: 
2025-02-18(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