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當我們提到氣候變遷,馬上就會想到節能減碳,但好像就只剩下節能減碳而已了。甚至有時又會疑惑,台灣這麼一丁點大,減那麼一點點碳對於這個世界性的大問題到底有什麼影響?所以我們會有一種無力感,索性乾脆不去面對這個問題,讓別人去煩惱吧,反正我也不能做什麼!其實,如果我們認知到年輕人在這個問題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這個問題的國際情勢與需求以後,我們會發現在台灣,身為一個年輕人,我們可能貢獻給這個世界的,遠比我們想像的還多!
解決問題需要全世界合作
氣候變遷是個全球的議題,所以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也必須有全球的視野,才能夠有效解決問題。不管是溫室氣體排放的結構,或是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都是複雜的跨國議題。其中資源差距是個很主要的問題,也是很多國際行動的切入點。在窮國與富國之間,資源與權力的分佈與氣候變遷的衝擊分佈恰恰相反。開發中國家的基礎建設和經濟基礎通常非常薄弱,較難承受因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糧食、水資源、疾病、能源和經濟衝擊。另一方面,已開發國家也擁有較豐富的知識、技術以及公民行動力量和資源。所以,較有資源的一方可以推動一些促進知識、經驗、能力、資源流動的運動,協助開發中國家建立自己力量(社區力量或是政治參與力量)來解決在地的問題。讓他們能夠有更好的經濟基礎、穩定的糧食、水資源供應和健康照護來面對氣候變遷可能會造成的衝擊。
很多的國際NGO就會採行這樣的策略,幫助一些開發中的國家開發永續的能源與資源使用方式,讓他們更有基礎面對逐漸增加的災害與異常氣候。而國際上很多年輕人則是幫忙傳達開發中國家的聲音,讓這些原本弱勢的聲音在國際談判的場合中被聽見。
另外一個需要國際合作的原因在於,希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能夠進步得更快,並加大規模。知識與經驗的交流(不管是國內或是國際)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面對這麼龐大而複雜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案是個必須不斷研究、不斷嘗試錯誤並改進的過程。全世界那麼多的行動團體,如果能夠彼此交流與學習經驗,就能夠加速尋找最佳解決方案的速度。這將讓每個團體不斷提升行動的效果和規模,並在交流中激盪出更好的作法。這其實正是COP變成全世界最大的氣候變遷集會的原因,大型的交流會議也是很多國家氣候變遷行動蓬勃發展的一個重要推手。
找到自己在國際上的位置
年輕人在氣候變遷運動中站在一個獨特的位置,這個位置讓我們的行動變得特別重要。這個獨特一方面來自於利害關係:我們是氣候變遷衝擊的承受者,我們往後半世紀都要生活在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中。也就是說,我們未來的生活取決於我們現在有沒有展開行動改變、取決於往後幾年國際上做的各種政治決策。所以,我們有立場發聲、有立場讓決策者注意到現在的決策對未來的影響。另一方面來自於我們的特質:我們因為年輕,擁有理想和熱情;我們很有活力與創意,樂於接受新的觀念與挑戰,我們對於資訊與媒體科技的掌握能力也比較強。雖然相對於在這個領域的成年人,我們擁有的專業與資源並不多,但我們的特質讓我們能夠跳脫老一輩環保份子影響決策的行動框架,用新的觀點、新的方法與新的科技來設計更好的解決方案,讓這個運動變得更有活力也更有成效。
站在台灣,放眼世界,我們也會發現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站在一個獨特的位置(其實每個國家都是獨特的)。我們算是東亞地區幾個經濟發達、行動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之一。台灣的大學生在服務偏遠地區以及國際志工的活動非常活躍,青輔會也培育出不少傑出的、有創意的青年公共參與團隊。這些經驗雖然不及日本或歐美青年豐富而且旺盛,但我們熟悉中華文化和語言。所以,這些青年公共參與的經驗如果適當的結合氣候變遷的知識和行動網絡,我們將能夠把這寶貴的資源投入在亞洲開發中國家(也許從華人社會進入)或甚至中國偏遠地區。這些地方的青年可能很需要這些經驗來增加他們解決當地問題的能力。
運用國際資源來增強實力
另一方面,外在的機會也可以幫我們補足我們的弱勢。例如說歐美的青年在策劃行動、組織團隊以及團體串聯的能力遠比我們強;在政治參與、運用媒體和動員群眾的經驗也非常豐富。有很多國際上大型的NGO或研究機構擁有我們缺乏的知識和行動經驗、策略與資金。這些東西我們都可以透過去國外的團體參訪實習、參加國際會議(COP或其他國家舉辦的國際青年會議)或甚至自行舉辦國際會議來達成。在這些國際場合要盡量累積人脈與資源,並且把這些資源傳回台灣(資訊、知識與人脈等等),讓沒有出去的年輕人也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國際資源來做大事。同樣的,今天如果我們在台灣做了一件很棒的行動,透過交流,我們的行動也有可能會被日本、韓國或其他歐美國家的青年學習,讓這個行動方案產生了倍數的效益。
總結來說,我們現在需要建立的是氣候變遷行動的國際視野,並找到自己在這個運動中的定位。當我們看到了真正重要的問題,並且從我們最適合、最擅長的角度切入解決問題時,我們將會感覺踏實,感覺到我們做這件事的意義!於是我們將會認識到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是不可忽略的,我們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