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07月09日
作者:施習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不復存在的童趣
記得幾十年前的小時候,在潺潺的鄉間小溪流邊,翻開石塊,裡面常會出現四處逃竄的溪蟹,大夥手忙腳亂的抓到幾隻,即興奮得難以言喻。如今,由於許多溪流溝渠都砌起了水泥磚塊,加上農藥的氾濫和平原的開發,致使平地的溪流中,已經難以發現這種俗稱「屎蟹」(sai-hei-a)的小蟹了。放眼望去,鄉間、山坡地,到處都是社區、別墅、工廠、養殖場,淡水蟹的棲地早已破壞殆盡,小蟹們,當然不復存在了。
「屎蟹」,這群毫不起眼的淡水小蟹們,卻有著你我兒時的共同回憶。演化成陸封性的淡水蟹,終其一生都守著牠們淡水流域的家園,在那裡傳承世世代代。直接從受精卵孵化出來的稚蟹,接受了母愛的關懷,毋須於茫茫大海中度過浮游歲月,亦毋須參與洄游性的長途跋涉。在潔淨的潺潺流水邊,這種體寬僅數公分的淡水蟹,扮演了溪流及森林生態系的重要底棲碎食者的角色,牠們還是水質監測的指標,告訴人們水域是否遭受污染。其陸封性的生活史,雖然得以保護子代並提高存活率,卻也使牠們更容易遭到環境破壞的亡種命運。若這些曾經活在我們記憶中的小蟹們消失了,我們是否也會失落些什麼?
本文轉載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出版之「消失中的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