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生態資源認識與保育」教育宣導課程 | 環境資訊中心

「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生態資源認識與保育」教育宣導課程

2010年03月17日

一、課程目的:

為達成集水區保育治理及生態環境保育,亦呼應「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特別條例」第三條規定中明訂資訊公開、生態保育及民眾參與之重要課題,除資訊公開及協商平台建立的工作外,需透過民眾的參與,才能將彼此的需求、疑慮作充分的溝通協調。因此辦理教育訓練課程,透過野外調查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以室內課程講解野外調查工作的內容、當地的生態特色,以及常見的生物,培養在地居民瞭解石門水庫上游生態環境,瞭解集水區整治工程之生態保育目的,俾利參與集水區整治之生態保育工作,如生態檢核表填寫及相關溝通協調機制,由在地參與的過程加強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整治之功效。

二、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三、協辦單位: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

四、參與對象: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主要包含桃園縣復興鄉、龍潭鄉與大溪鄉)的學校教師、教育宣導人員以及各聚落有意參與者。預定人數約30人。本課程提供教師研習時數。

五、課程時間:99年3月27日(星期六)上午9時至12時

六、課程地點:桃園縣復興鄉公所401會議室 (桃園縣澤仁村復興鄉中正路20號)

七、課程概要:

(1)穿梭林泉間:石門水庫上游溪流擁有多樣性的棲地環境,在河溪川流間可觀察許多不同類型的生物,本課程將以水域中常見魚類、水生昆蟲、蝦類生物介紹為主,解釋水中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

(2)生態保育愛山林:石門水庫生態環境資源豐富,然而近年來極端氣象問題,使得周遭環境容易受到影響或造成潛在危險,在山坡地及溪流保育的課題上,本課程將簡要說明如何守護集水區環境,及如何參與保育工作。

(3)植物面面觀:課程將以石門水庫上游植物生長狀況,輔以實際植物進行說明,包含植物型態、原生種特色、植物辨識概要、特殊物種、民俗植物、植物社會演變以及坡地保育可利用植物等。

八、課程表:

「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生態資源認識與保育」

時間

課程題目與內容

講者

09:00~09:20

報到

09:20~09:50

穿梭林泉間
-水域生態介紹與棲地環境之關聯

黃鈞漢

09:50~10:20

生態保育愛山林
-山林野溪的生態資源如何觀察、守護與保育

蘇維翎

10:20~10:40

茶敘

10:40~11:10

植物面面觀
植物辨識、民俗植物與坡地保育可利用植物

陳志豪

11:10~12:00

趣味生態體驗

-現場進行特殊植物解說與體驗

陳志豪

12:00~13:00

綜合問答

領取禮品及餐盒

 

報名:3月25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