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公視「活水溯源」及「森之歌」紀錄片,首度以HD高畫質,從河流發源地到出海口,溯源尋找第一滴水,完整紀錄台灣四大流域環境現況,以及台灣山百年變遷,傾聽台灣土地上最美麗的歌詠。
播出時間表(公視13頻道每晚10點)
5月24日(一)晚間十點 擺渡 淡水河
5月25日(二)晚間十點 源鄉 大甲溪
5月26日(三)晚間十點 縱古流今 高屏溪
5月27日(四)晚間十點 美麗或沉淪 秀姑巒溪
5月28日(五)晚間十點 森之歌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水對萬物來說是生存的泉源,公視在201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年,特別連續推出五部自製的高畫質環境生態紀錄片,歷經一年半的拍攝製作,走訪台灣五大山脈,紀錄北中南東四條河川,從河口到源頭,書寫人與河,人與山林的互動,希望透過這些令人感動的、令人傷心的環境影像,能夠讓大家看見台灣土地的傷痛與自然環境的珍貴,並且一同省思水資源以及森林保育的重要性,找尋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之道。
從空中觀察河流 紀錄高屏溪災後面貌
八八風災過後,高屏溪流域受災慘重,公視製作團隊特別租用直升機,從空中全程紀錄了楠梓仙溪和荖濃溪的環境現況,除了看到山林崩塌嚴重,許多山頭光禿一片,另外在楠梓仙溪上游,那瑪夏鄉上方約五公里處,首度拍攝到堰塞湖的完整樣貌,製作團隊還低空繞行曾文水庫和烏山頭水庫,實際用鏡頭見證水庫嚴重淤積的慘狀。
公視製作團隊也從淡水河口,從空中一路溯河而上,來到淡水河的發源地,沿途以高畫質影像紀錄了河口沼澤如拼圖般的美景,還有河流如血脈般穿越台北都會區的樣貌,以及冰封中大霸尖山的壯麗。
當然從空中鳥瞰中部的大甲溪,更是另一種風情,除了有令人驚艷的發源地-雪山圈谷冰河地形的壯闊景緻,以及河口難得一見的沖積地形,還沿途觀察到德基水庫集水區濫墾、超限利用的情形,以及石岡壩淤積的現況。
從源頭到出海口 15瓶水樣見證高屏溪水質變化
當源頭的第一滴水,來到了出海口,會變成什麼子呢?世界七頂峰完攀登山專家黃致豪,帶領了一群年輕人,花了九天的時間,從高屏溪的發源地玉山主峰,一路下溯攀爬,近距離觀察八八風災過後高屏溪的容貌,他們也親身見證了一條河流,因為人的出現而產生的水質變化,黃致豪在海拔3952公尺的高山,品嚐了最甘甜的第一滴水,沒想到來到了出海口,黃致豪看到的卻是不敢親近,又髒又臭的「海帶芽湯」!是什麼原因,讓原本是娟秀佳人的高屏溪,卻變成了滿身膿瘡的病人,這群年輕人沿途採集15瓶的高屏溪水樣,希望能透過帶回來的這些「水」,讓大家看見河流的悲歡故事。
走過台灣五大山脈 遠赴東南亞 呈現森林的美讚與悲歌
為了紀錄台灣森林的四季以及尋找河川源頭之水,公視製作團隊走過台灣五大山脈,也獨家紀錄到生態失衡的現象,例如:在中央山脈的東側拍到水鹿啃食山櫻花、香蘭等樹木樹幹,造成許多山櫻花幾乎枯死,至於水鹿為何會啃食樹皮,仍有許多未解,另外製作團隊也紀錄到台灣特有種保育動物長鬃山羊感染疥癬蟎,罹患嚴重的皮膚病,長鬃山羊感染之後,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這樣的狀況會不會影響長鬃山羊族群,值得關注。
製作團隊也親赴東南亞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地的熱帶雨林,親眼目睹雨林被燒墾、砍伐的慘狀,甚至也拍攝到當森林消失之後,當地居民沒有乾淨水源可以飲用,連生存都有問題的情況。目前台灣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木材使用量,都從國外進口,而且躍居全世界第二大,熱帶雨林木材的進口國,然而普遍的台灣人更不知道國界之外的這一切因果。
這五部紀錄片,全都是由公視新聞部「我們的島」及「紀錄觀點」的製作團隊所製作的,是公視新聞部首度自製的高畫質環境生態紀錄片,五位不同的導演,以不同的拍攝製作風格,呈現四條個性迥異的大河,以及台灣森林的興衰。
北部「擺渡 淡水河」,以感性的風格,訴說河水的旅行,以及河水流入城市之後的改變,並且呈現人們對河流的既依賴又疏離的矛盾心情,企圖透過這部影片,讓人重新面對河流的生命。
「源鄉 大甲溪」則是嘗試以「魚」的觀點,來看人為開發或水利設施興建,對於河川生態所造成的影響,並且也從歷史的角度,來探討農業上山的問題。
而「縱古流今 高屏溪」則是將焦點放在八八水患的變遷以及河川行水區的利用,還有人與河的相處之道,「縱古流今 高屏溪」特別請到美濃子弟林生祥擔任配音,為高屏溪發聲。
看完西部的河川之後,東部的秀姑巒溪又是另一種風貌,不過這條純淨美麗的河川,也漸漸在改變中,不只已經有魚兒無法在秀姑巒溪生存,就連當地的阿美族原住民到河裡捕魚,都感受到水質在惡化,有時還會發生皮膚發癢的情形,而秀姑巒溪的上游更面臨水力電廠興建,以及山坡地開發的危機。
至於綜觀台灣山林的「森之歌」,導演更融入「詩經九歌」的概念,以哲學的表現形式,搭配原住民的吟唱和維美的畫面,創作出富有「詩意」的森林之歌,「森之歌」是一部傾聽草木之音,找尋山林未來出路的紀錄片,二十年來,台灣山林變遷的軌跡,甚至百年前的林業開發歷史,被濃縮為一個小時,森之歌紀錄片,也請到著名的生態攝影家徐仁修,擔任配音,娓娓道來森林的悲歡離合。
活水溯源 影片簡介
【擺渡 淡水河】 導演:于立平
淡水河是台灣第三大河,她就像一條血脈穿越了台北盆地,這條河餵養了近七百多萬人,每天人們在城市的某個角落,對她驚鴻一撇,人與河的距離看似很近,但是卻又很疏離。因為這條河,台北這個城市誕生了,也因為城市的發展,這條河逐漸邁入死亡,淡水河沉默地在大台北地區交錯縱橫,她承載都市的惡,卻依舊閃閃發光。本片從淡水河三大支流的源頭開始紀錄,當天上的第一滴水落下,河水開始了漫長的旅行,一路上碰到許多與水相依的人,有了各式各樣的故事,最後河水帶著各種的污染匯流入海,很少人會記得淡水河來自遙遠的山上,在水源頭,她曾經那麼清澈。
【源鄉 大甲溪】導演:陳添寶 張岱屏
大甲溪全長140公里,是台灣第四大河,也是大台中地區兩百多萬人生存的命脈。有人稱她是母親之河,然而這樣一條河絕不溫馴,自古以來她的凶險與多變,譜寫著先民墾拓的艱辛;而人對河流無止盡的擷取利用,更改寫了她的生命樣貌。本片將帶您溯大甲溪而上,呈現源鄉豐富的生態景觀,同時也探討在水壩等各種水利設施層層截水之下,大甲溪面臨的生態與搶水危機。
【縱古流今 高屏溪】導演:李慧宜
「走大水,拼溪底」,是高屏溪高灘地上的特有生活模式,百年來,人的意志與鬥志,就在這條南方大河上搏鬥。全島流域面積最大的高屏溪,也是豐枯變化最劇烈的河流,流域環境的高度差異,再加上多元族群在此生存與遷徙,也同時孕育出磅礡不凡的文化特色。莫拉克風災造成的傷痕未平,高屏溪的怒吼之聲迴盪山際,此時,正是人們學習與河共存的關鍵時刻!
【美麗或沉淪 秀姑巒溪】 導演:陳慶鍾
東部的河川有著一種狂野的氣勢,於是許多人來到秀姑巒溪泛舟,感受溪流的野性,不過觀光之河不是秀姑巒溪的原味,文化之河才是它真正的樣貌,這條河是阿美族和布農族人的原鄉,在中下游阿美族人的捕魚文化由河而生,而上游的拉庫拉庫溪是布農族人世居之地,但是在河流的源頭深處,卻上演著一場殺戮戰役,透過歷史的眼睛,將看見秀姑巒溪的舊容與新貌。
【森之歌】導演:柯金源
從海岸到高山,從新生的幼苗到千年的神木,它們以不同的面貌矗立在島嶼上,在森林中,生命輪迴以及自然界的幻化,無時無刻都在發生,就像是一聲聲美妙的歌詠,不斷的傳唱在大地之間...
這是一部紀錄台灣森林興衰,並探討森林與人之間互動因果的紀錄片,「森之歌」將呈現台灣的森林生態系之美,先住民在山林中的生命智慧,台灣山林環境變遷與水土流失的因果關係,以及目前正為森林保育與未來發展而努力的人,共同譜寫的生命組曲。
詳情請見:公共電視_森之歌&活水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