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鯨 | 環境資訊中心

灰鯨

2002年01月01日
作者:鄭景元

灰鯨,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鯨類,在地球上已存在數百萬年之久,以鯨鬚攝食,故屬於鬚鯨科的一份子。灰鯨成體的平均體長為12-15公尺,平均體重為30-40公噸,鯨脂厚度可達15-25公分,頭呈V形,噴氣孔位於頭頂的淺凹處,頭部略為拱起,身體是斑駁的灰色,上面有許多的藤壺及鯨蝨寄生,所以身體有一塊一塊白色至橘黃色的塊狀物(皮繭),腹面沒有喉腹褶,但喉部有2-7條凹槽,約130-180片鯨鬚板,呈黃白色;胸鰭小,呈槳狀,末端尖銳。

灰鯨在每年的4-11月往北遷徙至極地攝食區,12-4月會往南遷徙至繁殖區,主要生活在較淺水的海域或潟湖區;成鯨約5-11歲便達性成熟,成鯨在繁殖區進行交配後,經過12-13個月的懷孕期後,懷孕的母鯨會回到繁殖地生下單胎的灰鯨寶寶,2-3月為繁殖的高峰,剛出生的仔鯨全身呈暗灰色,並沒有藤壺或鯨虱寄生,初生時的體重為500-1000公斤、體長4-5公尺左右,由於母奶中的含脂肪量為55%,所以幼鯨在一出生的成長十分快速,由飼養狀態得知,仔鯨可以每天長半吋(約1.5公分)、增重25-50公斤;灰鯨的哺乳期約為9個月。

灰鯨的游泳速度較緩慢,約為4-9公里/小時,但卻有十分活躍的行為,例如:浮窺:灰鯨經常會將頭垂直抬出水面,窺看四周,約30秒鐘以上,一般認為灰鯨藉由此動作來觀看好奇的事物,在水淺的區域時,灰鯨會乾脆將尾鰭放在海床上。鯨尾擊浪:灰鯨將尾巴揚起,拍擊水面,此行為是社會行為的一種,求偶時,雄鯨亦會做此動作。躍身擊浪:灰鯨會跳起,當身體離水面約3/4時,會旋轉身體並回落水面,入水時會激起大量的水花;灰鯨會在其生活的環境中重複做此動作,一般會連躍2-3次,但曾有連躍20次的紀錄。

灰鯨喜歡在淺水域沖浪,有時也會側泳於海面,十分悠哉;在深潛時會將鯨尾舉起,在淺泳時不會,在深潛較長時間前,會先浮出水面15-30秒,連續噴氣3-6次,在潛入,噴氣時噴氣柱可達3-4.5公尺,形狀呈心型或V字型。攝食方式主食為底棲端足類,灰鯨會用頭及身體的右側(有些會用左側)去掃滾海床底部,將沉澱在海床的底棲端足類動物掃起並吸食,然後藉由舌頭將水及污泥從鯨鬚間過濾出,因此灰鯨的右邊鯨鬚較短也損害的較嚴重。

灰鯨原本在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皆有分布,但在北大西洋的族群,由於人類捕鯨的關係,於17、18世紀間就已經絕滅。而北太平洋目前有兩族群,一為東岸族群:迴游路徑由墨西哥加利福尼亞半島的南方繁殖區,往北至阿拉斯加的白令海、楚克奇海及波福海西部的攝食區之間;一為西岸族群:目前觀察到的主要迴游路徑為由韓國海域往北至西伯利亞之間,按此族群目前也面臨滅絕的命運。東台灣的台東、花蓮等地區漁港,都有漁民似曾發現灰鯨的蹤跡,台灣是否有灰鯨出沒,需要進一步的確認。

20世紀初的商業捕鯨大浩劫之後,鯨豚數量劇減,透過各種媒體的報導,人們開始警覺到這個危機,也逐漸瞭解動物保育及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於是許多拯救鯨豚的行動和組織應運而生,有許許多多人投入這個行列,為鯨豚和人類之間破損的友誼重新建立起橋樑。

保育成功案例─灰鯨

根據過去的記錄報告顯示,灰鯨曾遍佈全球各大海域,但現今被確認的只有兩群:一是北太平洋西岸,另一是北太平洋東岸的族群。1870年代中期商業捕鯨活動猖獗,致使北美太平洋的灰鯨數量大減,有絕種的危險。在民眾及生物學家們高度的關切下,美國於1972年通過了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案,將灰鯨列入保護名單之中。很快地,在人類共同努力下,灰鯨的族群量增加,今天,在太平洋東岸灰鯨已有2萬5千隻左右,未來還有可能恢復到以往全盛時期的數量呢!

1973年3月,全世界第一隻被馴養的大型鬚鯨類,幼灰鯨名叫GiGi,在經過復健後,被送回大海,回到原來群體之中;GiGi被抓時還十分的小,被送到加州聖地牙哥海洋世界馴養時只有2000公斤,但GiGi成長的相當快速,牠每天長1.5公分,增重50公斤,相當的驚人,三個月後,GiGi已經長到8.5公尺長、7000公斤重池子都裝不下牠了,只好將牠送回大海之中。這是第一件人類沒有傷害鯨類而將牠安全的放回大海之中。

1988年10月,拯救被冰圍困在阿拉斯加白令海峽的三條灰鯨讓人感動難忘!當時由於天氣酷寒,海面很容易結成厚冰,且這三隻灰鯨正忙於進食,沒注意到已被厚厚的冰層隔離在離海10哩外。隨著氣溫下降,結成厚冰的海水也越來越多,幾乎將牠們整個封閉起來,情況非常危急,直到當地的愛斯基摩人發現牠們,並召來其他的村民合力鑿開冰層,讓灰鯨可以探出頭呼吸,並且利用一個水循環幫浦日夜不停的打水防止海水再度結冰,但仍無法將牠們救回大海。透過新聞報導,來自全球各地的熱心人士陸續加入了救援的行列,10月15日巨大的破冰船到達,此時灰鯨已露疲態,最小的一隻不幸在10月21日死亡,拯救行動非加速不可,終於在10月28日由破冰船將其餘的2隻灰鯨成功地引回大海中。這是一次空前的全球性拯救鯨類的勝利!

※ 本文轉載自:海的巨人與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