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抹香鯨 | 環境資訊中心

小抹香鯨

2002年01月01日
作者:鄭景元

Kogia可能是拉丁化的英文「codger」意為「可憐的老傢伙」,或是一位土耳其觀者Cogia Effendi,brevies是拉丁文「短的」之意,cepitis在拉丁文意為「頭」。

小抹香鯨由於肉之油分較多,台灣南部稱之為「海鯃」。被鏢或魚叉刺中或受傷時,所流血液甚多,又稱「血鯃」。

小抹香鯨出生時約1.2公尺,雌雄體型大小相似,成體2.7-3.4公尺長,體重約400公斤。其型態特徵為:鯊般的頭型和下頷,頭兩側有擬鰓裂,頭形頓圓或長方形,下顎相對之下較小,在頭下方。氣孔在頭頂,位於中線左側,噴氣角度不盡相同。前鰭。

其分布範圍屬全球性分布,主要活動於溫帶和熱帶海域。懷孕期約11個月,秋季到來年春季間生產,主要攝食魷魚、章魚、蟹、口足類和其他魚類。在海上很少見,但有不少擱淺紀錄,似乎有季節性規律,被看見時約1-5隻成群,多是風平浪靜能見度佳的天氣,通常緩慢浮出水面,不太躍動只在水面靜靜地露出頭頂背脊,噴氣也不明顯,若此時受驚嚇會排出紅褐色糞便潛逃。

易混淆者:與侏儒抹香鯨較難分辨,需小心,侏儒抹香鯨身長至多2.7公尺,背鰭在較前方也較尖高,牙齒較少,只7-12對,喉部有冠狀突起。

※ 本文轉載自:海的巨人與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