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公務生涯畫逗點 張晃彰從總隊長變環保志工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人物

40年公務生涯畫逗點 張晃彰從總隊長變環保志工

2010年07月23日
作者:朱淑娟(公民記者、本報特約記者)

下午四點,張晃彰拿起謝小姐煮的咖啡,照例自己加糖、加奶,記得以前他都匆匆忙忙喝完又去趕下一個行程,今天卻喝得特別慢,若有所思。終於喝完放下杯子,張晃彰站起來走向電梯,環保署九樓辦公室的同仁突然迎了過來,安靜地跟在後頭...。7月15日這一天,是張晃彰退休的日子,40年環保公務生涯畫上逗點。

滿心歡喜、滿懷感恩

「我滿心歡喜、滿懷感恩」。這句話張晃彰不是第一次說,我跑環保署近10年新聞,不時就聽到他說這句話。一個佃農子弟、父母都不識字,在貧困的50年代,成為台南新營小農村的大學生,小村為之驚動。

1970年張晃彰考上特考,分發到台北市環保局(當時的台北市環境清潔處),1979年到高雄市環保局(當時的高雄市環境管理處),1985年再回到台北市環保局,從技士、技正、科長、主秘、做到環保局長。

1994年到環保署擔任工程處長,1997年轉任省環保處,1999年精省後轉任環保署中部辦公室主任,2002年中部辦公室轉型督察總隊,擔任總隊長至今。40年來他歷經地方、中央、還有省環保處,他說再不會有人可以打破他的紀錄,「因為精省了啊,不會再有人在省環保處了,哈哈」。

40年公務生涯他也從未離開環保領域,問他:「對環保有始命感嗎?」他大笑:「沒這回事啦,我一個窮佃農的兒子,沒有關係,只能盯著眼前的工作拼命做,都遇到好長官啦,長官升官後找我當然還是做環保囉。」

見證台灣環保史

環保制度、法令,40年來一步步走過來,而每一步都有張晃彰的影子。1970年代,鋼鐵廠、磚瓦廠大辣辣就蓋在市區,燒生煤、冒黑煙,每天台北市的天空都黑濛濛一片。當時他勤察重罰、協調業者轉業,這套與汙染工廠交涉的模式,也成為後來類似案例的標準處理方法。

1980年代台灣發展重工業,南部空氣也跟著急轉直下。張晃彰認為要請民間企業改善,國營事業要先做給人家看,第一步先拿國營事業開刀,要求改善,業者反彈大,當時環保處同仁之間的默契是:「告發取締是最好的宣導」。

為了全民監督汙染,他首開先例將當時他工作的第一科電話公告給民眾知道,24小時有專人接受檢舉,至今他隨口就念出這個檢舉專線:「7219096」。如今民眾耳熟能詳的全國環保報案專線,就是從這裏演變而來。另外,為了宣導民眾機車定檢,他在各路口設免費定檢站,這是現在全台機車定檢站的由來。

轉任台北市環保局後,1990年代全國還沒有焚化爐,垃圾必須靠掩埋處理,當時台北市的福德坑垃圾掩埋場已快滿,計畫在山豬窟興建新場,結果民眾抗爭、議會反彈,議會要求他晚上去福德坑住看看,感受一下住在垃圾場附近的滋味。於是每天下班後他直接到福德坑垃圾掩埋場,整整住了46天才出關。

接下來台北市開始興建垃圾焚化廠,他參與興建了內湖、木柵、北投,轉任環保署工程處後規畫焚化廠興建,國家的垃圾處理也正式從掩埋走向焚化。

環保事件的殺手

在環保署跑了10年新聞,印象中只要是重大環保汙染事件,不管干不干張晃彰的事,歷任環保署長通常第一個電話就會打給他。因為,不論知識、人脈、協調的精準度,在環保公務單位大概很難有人可以超越他。

包括取締二仁溪熔煉業、高屏溪離牧、潮寮空汙、八八水災,都是張晃彰出面處理。歷任環保署長倚重他、更敬他三分,而他通常也以任勞任怨去回報長官的期待。尤其可貴的是,掌握巨大資源,卻能公私分明。

一年多前爆發潮寮空汙事件,外界或許都早忘了這件事,但張晃彰持續協調,如今已成功說服各方達成協議,讓受害居民獲得合理賠償,7月24日他將以貴賓身分見證這場協調會。他很開心能在退休前讓這件事有了圓滿的結局。

從「環境督察總隊長」變成「環保志工」

現在很多公務員都在數日子等退休,反正退休後還有退休俸可領。張晃彰卻是足足做到65歲才不得不走。但他說,「我沒有退休啊,我還在領國家的薪水啊,要繼續做事,所以退休是逗點、不是句點啦」。

差別只是,這天過後,張晃彰從「環境督察總隊長」變成「環保志工」。

※ 本文原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