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走出青年冷漠,多方摸索行動」青年社會行動的反思與對話 研討會 | 環境資訊中心

2011年 「走出青年冷漠,多方摸索行動」青年社會行動的反思與對話 研討會

2011年06月01日

前言:

於近年來的街頭或各式社運現場,青年人穿梭忙碌的身影已經是一幕眾人相當熟悉的風景,這幕風景使得主流輿論對「青年冷漠現象」的憂心或嘲諷不攻自破,證明了當代年輕人仍有充沛的行動能量與意願。然而,青年摸索實踐的道路並不僅存在於街頭,同樣也開展於繁華的都市中心、被遺忘的都市邊陲、亟待重新出發的農鄉,以及飽受天災人禍的部落。在這些場所中,嚐試行動的年輕人持續認真思索「在地扎根」、「校園組織」、「文化行動主義」、「實踐反思與知識生產」等古老議題,亦面對許許多多新生的阻礙與矛盾而努力戰鬥;與此同時,還需時時警醒自己不能落入「唯青年能成事」的思考窠臼,避免自我重製主流社會對菁英的過度期待。在多重的限制與夾縫中,所謂「青年」可以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個別游擊、共同前進?原先鼓舞我們前進的樸素熱情又在實踐現場受到怎樣的考驗與轉化?

主辦單位: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世新大學台灣社會國際研究中心、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全國青年反國光石化聯盟、台灣農村陣線

舉辦時間:
2001年6月12日(日) 上午 9:00- 下午18:20

地點:世新大學管理學院七樓(台北市木柵路一段111號)

 

研討會議程

     日期

時間

100.6.12(星期日)

09:00-09:30

報到

09:30-10:40

第一場

主題:青年行動與反思

主持人: 廖本全(台北大學不動產暨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題目一:環境運動的地理學實踐─以柴山保育運動為例

發表人: 姚量議/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班研究生

題目二: 日出天未亮─學生自治作為一種霸權社會的抵抗

發表人: 黃佳平/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生

評論人:蔡培慧(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10:40-10:50

茶敘&休息

10:50-12:00

[第二場]

主題:青年在原鄉

主持人: 蔡晏霖(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題目一:帶著龍蝦上山去─我的山服經驗

發表人: 左富蓮/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生

題目二: 原住民社區組織的在地化-以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為例

發表人: 章思偉/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研究生

評論人:林淑雅(靜宜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

12:00-13:00

午餐&休息

13:00-14:30

論壇一

文化干擾的對抗性意義

主持人:鄭安齊(北藝大美術研究所碩士)

與談人:

干擾學院

諾努克行動小組

 

14:30-14:40

茶敘&休息

14:40-16:10

論壇二

校園社團的困境與進化─

談組織經營與挑戰校園價值

主持人:周秀樺(清大外文系)

與談人:

台大大新社

台大穀雨社

清大頭前溪社(邀請中)

清大基進筆記社

東海人間工作坊

彰師大傳播文化社

成大零貳社(邀請中)

16:10-16:20

茶敘&休息

16:20-17:50

論壇三

城鄉連結 在地紮根

主持人:許博任(台大城鄉所研究生)

與談人:

與農共學─二重埔的農學實驗(邀請中)

郭彥廷/清大頭前溪社

我的進鄉路─關於青年進鄉的一些想法

童智偉/水果產銷實驗者、台灣農村陣線

攜手同走抗爭路─綠盟與貢寮反核自救會的集體行動

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報導與連結─莫拉克新聞網的災區重建經驗

鄭淳毅/莫拉克新聞網駐地記者

17:50-18:20

綜合討論:

主持人:姚量議(高師大地理所研究生)、何欣潔(台大城鄉所研究生)

 

活動日期: 
2011-06-12(週日) to 2011-06-13(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