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海洋台灣推向世界的夢想家-方力行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人物

把海洋台灣推向世界的夢想家-方力行

2002年12月26日
作者:鄭百評
他是建中資優生,卻放棄醫學院跑去做水產養殖,
他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卻跑到窮鄉僻壤的台灣尾蓋水族館,
為了夢想,他放棄舒適生活與優渥待遇也歡喜甘願,
只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台灣的海洋、愛惜台灣的環境,
他是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方力行,海洋,就是他的夢想…

「把海生館的力量發揚光大,讓海洋台灣的意識在國人心裡生根發芽,那麼做為肥料的我,就值得了,」這是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方力行對自己,對同仁,也是對國人的期許。

2000年六月中,大批車城民眾聚集在屏東海生館前,向館方要求增加對地方的回饋,方力行不但沒有做出讓步,還為文抨擊地方政治人物短視近利、掠奪公有資源。

海生館獲國內外肯定

事隔一年,海生館慶祝一歲生日時,入園遊客已累積超過350萬人次,海洋議題漸受台灣輿論重視,海生館建館工程也獲得「美國國家工程傑出獎」肯定,這一切看在方力行眼裡,從海生館籌備、建造,到與國人見面,長達十年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從無到有,海生館處處都有方力行的理想與堅持,一草一木,連海生館入口處的鯨魚該朝向陸地或游向大海,都曾讓方力行與建築師僵持不下。

籌備之初,各方對展覽主題意見紛紜,有人主張在熱帶的屏東縣開個北極圈館,有人建議把亞馬遜河搬來台灣,但當時擔任籌備處主任的方力行,卻堅持要以本土的台灣水域生態及南中國海的珊瑚王國為主題,讓許多人大失所望:這種自家附近就看得到的東西,憑什麼要觀光客掏錢來看?也因此社會各界異議四起,壓力、批評、冷潮熱諷從四面八方湧向當時還是一片荒蕪的海生館預定地。

展示全球最大活體珊瑚生態

但事實證明當初的主張是正確的,「就算把亞馬遜河搬來台灣,海生館也只能做個地方性的博物館,但我們展示了全球最大的活體珊瑚生態,把南中國海底的珊瑚、沈船景觀呈現出來,為無法進入南中國海的外國遊客開了一扇窗,也把台灣推向世界舞台,」方力行說。

從小,方力行就跟著父親四處釣魚,跑遍北台灣所有釣場,不但培養了他對台灣魚類的豐富知識,也建立了方力行對海洋深厚的感情。對方力行來說,海洋就是他的夢想,而海生館則實現了他一部份的夢想。

品學兼優的方力行在台大動物系就讀時,也曾差點被當。當時鄧火土教授在課堂上滔滔講授分辨魚類的要訣,方力行卻在底下打瞌睡,讓教授十分不快,把他列入「當鋪」名單,除非他能回答教授的三個問題,而偏偏這三個問題都難不倒熟悉魚類外型的方力行,讓鄧火土刮目相看。後來鄧火土還對方爸爸說:「你兒子有100萬的身價,」30年前,這可是筆可觀的財富呢!

吃苦當吃補 還樂在其中

回顧前半生,方力行發現自己選擇的,都是別人覺得辛苦的路,而他卻樂在其中。

當建中同學大半都進入「前途保證」的醫學院,成績優異的方力行卻以第一志願進入乏人問津的台大動物系漁類生物組,大學八個寒暑假,他跑遍全省各地水產試驗所,還曾跟隨「台灣水產養殖之父」廖一久做研究,水試所環境簡陋,方力行只能睡在實驗桌、辦公桌上,甚至魚寮,他也甘之如飴。

畢業後,鄧火土推荐他到日本工作,方力行卻婉拒了月薪三萬的天價待遇,窩在中研院當個小小的研究助理,領三千元的微薄薪水;好不容易從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分校取得博士學位返國,他又捨棄資源豐富的中研院、台清交大邀聘,跑到剛建校、一無所有的中山大學任教;當學校規模漸成氣候,他又換到更偏遠的車城,在窮鄉僻壤的土地上做起籌備海生館的大夢,這一夢,就是整整十年。

吆喝大伙一塊來作夢

這就是方力行,你可以說他很「搞怪」,也可以說他堅持理想。每個人都有夢想,但能從夢想家變成實踐者的人卻少之又少,方力行是個大夢想家,與其他夢想家不同的是,他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支持的力量,更把數百萬名參觀過海生館的國內外民眾,都拉進他的夢裡,跟他一塊作起夢來。

 方力行小檔案
年齡:51歲
現任: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所教授
經歷: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理事長、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分校海洋生物化學博士、參加、主持多項國家科專計畫
專攻:海洋生態學、水域生態學
重要著作:珊瑚學-兼論台灣的珊瑚資源、台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相關研究論文百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