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村落與核一》首映暨座談會 | 環境資訊中心

《消失的村落與核一》首映暨座談會

2011年11月10日
  • 時間:2011年11月12日(六)晚上七點
  • 地點:紫藤廬(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場地僅容20人
  • 主持:王鐘銘(綠黨中執委)
  • 與談:劉黎兒(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知名作家)、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潘翰聲(綠黨發言人)
  • 活動內容:影片首映、映後座談

【活動簡介】

從土地裡長出來的人們,是離不開土地的。三十多年前因為核一廠建廠而遷村的農人們,至今依舊對生養自己的土地念念不忘。當初政府說,三十年就可以讓他們回去,但是現在三十年過去了,眼見四十年除役也是一個不確定的承諾,乾式貯存設備還在轟隆隆的興建著,然而,就算核電廠準時除役,回到故土仍然是不可能的夢想。

還守著週邊畸零地種著作物的農人們,是怎麼樣遙想著當年、又是怎麼樣期待著未來?這部微型紀錄片,是一把小巧的鑰匙,打開一道過去鮮少有人窺探的門。邀請你一起來到現場,感受那股對土地的濃濃感情,也感受核電廠對鄉土的沈重威脅。

【影片故事】

阿里磅,一個依山傍水的溪谷,清乾隆年間我們的先祖在此定居,一個以農為生的客家村落,我祖父我爸爸在這裡出生、結婚生小孩,一直到民國60年,全村遷出,因為這裡是核一廠的預定地。

民國100年,我們沒有能力改變核一廠的事實,可是我們要為這塊先祖的土地努力,運轉32年的核一是該休息的;運轉後的核廢,不該存放在核電廠的,為了台灣這塊土地的生命。

※主辦單位: 台灣綠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