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與工程講座:與水共存的都市環境設計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與工程講座:與水共存的都市環境設計

2011年11月15日

地點: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S107教室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主講:王价巨老師 (銘傳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指導單位: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農委會林務局
承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協辦單位: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
報名:12月7日截止,請線上報名
聯絡人:蔡錫昌先生
電話:02-29332233#239
E-mail:joshua_tsai@hotmail.com

活動說明:

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在越來越多地方逐一顯出癥狀。以近日泰國為期超長的大雨為例,舉國8成以上的面積全泡在水中,癱瘓掉整個國家的食物生產機能 外,首都曼谷也處於緊急狀態,但卻只能開水閘犧牲部分市區來舒緩洪鋒帶來的壓力。不少專家學者針對此一現象提出分析,認為對於水敏感的住居環境欠缺周全規 劃以及過度開發的都市環境,讓居住在都市地區的人們暴露在極高的氣候風險之中。

居住在台北的人們應該也不陌生這個場景才對。以200年一次防洪頻率所規劃的大台北水利防洪工程,在2011年娜莉颱風所帶來的豪雨被證明 為無效,除了在忠孝東路、內湖、南港與汐止等地有嚴重淹水的災情外,更讓北市引以為豪的台北捷運淡水線、板南線、台鐵台北車站悉數遭水淹沒。面對這樣的氣 候災變,工程技術(例如:更多的堤防、抽水站、截彎取直的河流等等)是否仍舊是我們唯一的解決之道?

面對極其類似的狀況時,不免讓人深思是可否透過一套以水敏感區位為導向、周全且具韌性的都市設計可以讓我們在面對氣候災變時,有更多的餘裕來應對,減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軟設計搭配軟硬不一的工程手法,究竟我們透過這樣不同的設計能獲致怎樣的成效呢?

銘傳大學建築所的王价巨老師將與我們分享相關都市防災設計的理論,以及國外都市設計如何將這些元素納入考量當中,並以台灣各地都市設計的實務作為對比,希望能作為各界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