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動物吃一口 65種綠保標章守護農田生態系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分動物吃一口 65種綠保標章守護農田生態系

2013年07月02日
本報2013年7月2日台東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官田水雉綠色保育」農產品標章(圖片來源:林務局)4年前水雉集體中毒事件,讓台灣社會察覺農業生產方式與生物多樣性、環境關係之密切,綠色保育標章也應聲而起,鼓勵農民以友善環境、無化學藥肥並能與野生動物共存的農法耕作。

2011年至今,已有65件綠保標章申請成功的案例。友善的耕作方式,讓綠保農田與生物多樣性共存,台灣環保與經濟的軟實力也由此展開。

農田不但餵飽人類的肚腹,也吸引生物聚集,一齊享用由人類提供的大地餐桌。只是現代化的農耕,往往無法兼顧野生物的需求,而以產量換算成經濟價格掛帥。4年前水雉中毒事件,即肇因於當地耕種方式改變,而化學資材的使用,也降低農田生態系多樣性。不過邀請農民改變農法需要誘因,而台灣農田灌溉水源相連,要做有機認證並不容易。強調保護動物、不用藥不用化肥的綠保標章在此背景下因應而生,希望由此創造經濟與保育的雙贏。

3年來綠保標章不斷獲得迴響,包括台北貢寮水梯田復耕、坪林茶園保護水資源及台東農民的生態保育等,截至2012年底,申請綠色保育標章的集體與個別申請案件已有65戶,總面積達89.237公頃,分布於新北市、台南市、花蓮縣、台東縣、屏東縣、苗栗縣等地,保育物種包括水雉、翡翠樹蛙、食蟹獴等。上週五(6月28日)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頒發「綠色保育產品證書」給台東地區8位通過綠色保育標章驗證之農友。

8位農民申請面積33.372公頃,占全台綠保面積達35%,保育指標物種包括黃裳鳳蝶等7種。以白鼻心通過認證的農民鄧碧霞,十幾年來以無毒粗放的方式種植,除了通過認證的作物皇帝豆等蔬菜作物,他也在農園內隨意種植鳳梨,幾乎是給小動物吃的。他曾觀察白鼻心吃鳳梨,咬了一顆,隔天又帶著幼獸一起來吃,一直到吃完為止,他直誇白鼻心有禮貌有教養。相較之下,台灣獼猴撒潑多了,但他認為獼猴和人一樣需要食物生存,因此不以為意。

白鼻心規矩的吃完鳳梨,連農民都誇讚。(攝影:洪貫捷)

其中也有4位農民是以鳥類為主要保育對象,包括烏頭翁、八色鳥、朱鸝以及大冠鷲,顛覆一般認為鳥類和農業誓不兩立的想法。受邀與會的台東縣野鳥學會理事長王克孝即說,鳥類一年可吃掉很多蟲,雖然也會吃掉稻穀造成農損,就當作是長年為農田工作的報酬。

八色鳥。(攝影:洪貫捷) 烏頭翁。(攝影:洪貫捷)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2013年將致力於企業認養、保育動物與農作物生態關聯性調查等工作,在保育方面,由原本單一物種轉變為地區性全面自然生態的復育;經濟方面,兼顧農民的農產品收入,開展當地農業發展的契機。

農田兼具棲地保育與生產的複雜功課,林務局保育組棲地保育科長黃群策表示,農田與森林交界之保育是目前林務局努力推動的地方保育,以作為台灣里山倡議的實踐,將生產、生活與生態結合在一起。

綠保標章產品除了在慈心的通路買得到,也可以直接跟農民買。不過消費端對綠保標章仍然陌生,以里仁有機商店為例,消費者仍偏好有機認證的產品。蘇慕容認為,綠保標章需積極推廣,讓消費者了解其蘊含的保育價值,而唯有透過消費才能讓綠保農民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願意以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守護台灣農田生態系。

綠色保育農產品

※ 什麼是「綠色保育農產品」?
以生態及環境保育為主要訴求,生產過程優先考量生態,提供保育動物生存環境,所產出的農產品。

※ 推動「綠色保育農產品」目的
架構及推行「綠色保育農產品管理規範」,以避免農業行為危害保育動物,並以「綠色保育」標章張貼在農產品上,提供消費者識別、支持。

※ 「綠色保育農產品」規範原則
1.不使用農藥、除草劑、化學肥料
2.最終農產品不得檢出農藥殘留
3.農田生態豐富,提供保育動物覓食、繁殖、育雛的環境

※ 申請資格:只要農田存在保育動物即可申請。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