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濟,在舊的被遺棄,新的要成形之間,要多少時間?會有多麼黑暗?多少人會在暴力戰爭中死亡?多少人會在自然災害中死亡?沒有人知道。但人類的目的仍然是民主,仍然是生命、自由、追求快樂。生命和自由比較容易懂,也容易定義,追求快樂就出了問題,因為「快樂」定義太難,每個人都不一樣。今天社會上很多毛病都出在不同的快樂定義上,有人擁有一座山才快樂,有人要有大權力才快樂,這個題目值得大大的用心思考。
要建立一個新文明,人口一定要減少,也許是自動,也許是被迫,如此,在一個不太擁擠的地球上,只要把現代社會時尚重整,就像蛹變成蝴蝶一樣,原生質和基因未變,細胞和器官變化也很少,但形態和生活習慣卻不一樣了。
新文明的社會中,一定要培養良心。良心是敬畏神明、敬畏自己、敬畏未來,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但良心也很脆弱,一不小心會被污染。我有一位醫生朋友,幼年時讀了很多中國古典書,也曾在深山中做過1年和尚,現在他的中西醫道遠近聞名,有一處非常大的診所。2年前,他幫助一位年輕醫生從中國大陸移民到加拿大,讓他在診所工作,月薪5000加元,比過去薪水多了20倍,但不到半年,這位先生就自己暗中開業,以廣收入。我的朋友告訴他不註冊開業是犯法的,這位先生的回答是:「反正沒有人知道!」「天知,地知,我知」是中國文化的傳統,天、地、我就是良心,有良心才能信任,有信任才有和平,討論良心的科門,如宗教、哲學、社會學,也該從冷門中走出來了。
在新文明中科學會更發達。人總是好奇,總是不斷的求知,何況人類生活中總會有數不盡的問題需要科學解答。好奇和求知是科學動力,有文明就有科學,但科學本身與道德無關。有人說2050年的機器人可以有視覺,可以推理,甚至可以與主人發生感情,但機器人不可能有良心。
文學和藝術,凡一切抽象思維,在新文明中都重要,因為這些可以把人的情操喚醒、提高。一幅畫、一首歌有時可以使我們更有勇氣面對苦難。「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使我們想到故友﹔「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說出了人間禮樂;「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卻又給了我們緣和希望。
新文明中更重要的是「自然」,包括山川日月,斜風細雨,也包括「百姓皆謂我自然」的做事方法和態度。文明離不開法律,法律離不開人情、離不開自然。
「亢龍有悔」和「龍戰于野」的大破壞後,以「未濟」開始,「物必不窮」要再生,再生就是希望。
本文同時收錄於聯合文學【星移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