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內的故居 (下) | 環境資訊中心
專欄

莫內的故居 (下)

2002年03月17日
作家:賈福相

莫內基金會靠私人資助和訪客的門票收入,掌管著這片田園。



九間房子的壁上都掛著莫內和他友人的油畫及素描,另外還有兩百多幅十九世紀的日本原本版畫。



我是來看花?看畫?還是只為了印象?流連忘返兩個小時,竟忘記了室外的蓮池和花園。



搬到吉維尼時,莫內已四十三歲了,他已成名,是新起的印象派重要畫家之一。



事實上,「印象」是由他十年前的一幅畫「日出──印象」而命名的。那時,他的妻子已去世,他貧困潦倒,帶了兩個幼兒及因破產而出走的朋友的妻子,來到這個離巴黎四十哩的鄉下,租下了這一片田園,這才是他身心的寄託、他的家。在「家」裏,他更成熟,茁長為一代大師。



他重要的系列名作如稻草堆、白楊、教堂和花園,都是到吉維尼之後二十年內完成的。



一八九0年,他再婚,用了妻子的一部分錢,才有能力買下了他心愛的吉維尼,價錢是四千多元美金,這時他已五十二歲了,名滿世界。一百年後,他的一幅睡蓮在紐約拍賣了一千一百萬美元。



他的許多畫家朋友,包括高更、羅丹、潤俄、馬蒂斯都常來看他。他們談自然、談花樹、談東方藝術和歐洲畫風,他們喝醉了,就批評爭論,有時就睡在蓮池旁,與塞納河上的星月夢著同樣的夢,顏色、光采、形狀和動作,都浸沉在感覺和印象裏。



他的眼疾越來越嚴重,對一位畫家,還有什麼比視力的殘障更殘酷?他建了第二個畫室,開始籌備他大幅的名著Decorations of Nymphes,那年他已七十六歲。六年有成,把這些大畫幕贈給了法國政府,他不再是印象派,不再是後印象派,他把傳統的畫格都捨棄了,雖然對後起的抽象派畫家,他有著很大的影響,對他自己而言,只是一個八十二歲的老人,在眼疾的痛苦中,寫出了生之戀。



他晚年的畫,有粗重的筆觸、強烈的色彩、自由的表現,由意到筆,不再經過視覺的媒介,完成了真正的自己。像晚年的貝多芬寫交響樂和絃樂四重奏時,不再經過聽覺的媒介,完成了純真和永恆。



四年後,他幾乎全盲了,他依靠的親人也逐漸死去,一九二六年十二月,殞落了,一顆寂寞的星。



睡蓮仍在,蓮池仍在,流水依舊淙淙,百花更燦爛了,群樹更高大了,人呢?在畫中,在印象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