魩仔魚珊瑚飛魚卵 3年後禁捕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魩仔魚珊瑚飛魚卵 3年後禁捕

摘錄自2006年7月3日聯合晚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農委會在新農業運動的施政藍圖中,提出生態漁業的重要方向。農委會漁業署更規畫,為保育漁業資源,嚴禁危害資源或破壞生態的漁業,對於嚴重破壞生態的漁業,將於3年後全面禁止,也希望消費者和漁民全力配合,協助台灣漁業永續經營。 現階段目標鎖定魩鱙(魩仔魚)、珊瑚和飛魚卵等漁業,將於3年後全面禁止捕;而鯨鯊總容許漁獲量上限,也將配合CITES國際規範,採取管制措施。 

以魩仔魚來說,由於魩仔魚主要是鯷科魚組成,是沿近海魚類的餌料生物,但長期捕撈後造成漁業資源失衡。漁業署近年已逐年減少魩仔魚的容許上限總量或核准作業船數,2003年的全年上限是3600公噸,但2006已降至3200公噸,2007年2500公噸,2008年2000公噸,2009年起全面禁捕。

珊瑚也是如此,漁業署表示,珊瑚是海洋裡非常重要的生態系,CITES更早已要求珊湖出口應出具合法產地證明,因此我國已逐年減少合法的珊瑚業漁船,目前全台只有3艘,到2009年時,更要完全禁止,1艘也不准。

另外,在台灣近海沿岸撈捕多時的飛魚卵,也嚴重影響飛魚繁衍,預估全台約有250艘採捕飛魚卵船隻,漁業署決定,以2到3年的時間宣導,2009年正式公告全面禁捕。

有關鯨鯊漁業部分,因鯨鯊已被列為CITES名錄的保育動物,漁業署也訂出全台鯨鯊總容許漁獲量上限,逐年減少,2003和2004年是80尾,2005年65尾,但2006年只有60尾,2007年45尾,2008年更只有30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