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死了一隻中華白海豚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又死了一隻中華白海豚

2014年09月19日
作者: 林子皓(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後)、王俊傑(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生)、李文達(中華鯨豚協會獸醫師)、余欣怡(中華鯨豚協會理事)

噩耗傳來

海上調查的工作同仁們剛剛調查完準備回航,熟悉的船長來電:在海上見到一隻中華白海豚的屍體,在海面上浮浮沈沈。這消息像是一顆炸彈震撼了大家,緊急聯絡中華鯨豚協會擱淺處理人員、獸醫師,希望能立刻剖檢出白海豚發生了什麼事。

但是潮水退去,臺灣西部盛名遠播的候潮港讓船隻無法出海搬運白海豚,工作人員在岸邊苦苦等待漲潮,直到天黑後終於請熱心的船長與海巡弟兄將死亡的白海豚運上岸,並與苗栗縣政府的同仁們一同協力完成擱淺處理。經過林務局與苗栗縣政府同意後,再將腫脹的白海豚運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並交由專業科學人員進行剖檢。

照片傳回工作團隊,負責照片辨識的學生嘆了一口氣:是Popper,一隻我們熟悉的老朋友...。Popper從2008年開始拍攝,牠背鰭上的獨特缺刻與斑點非常容易辨認,右側背部下方有一個明顯的傷口癒合痕跡,常引起調查人員好奇傷口主要的成因。牠活動在苗栗至台中海域,屬於長期待在北部的居留者之一。而就在星期一(9/8)的調查中還有拍攝到牠,當時跟著她的老朋友──另隻老年白色個體一起慢游在大安溪口。很難想像兩天前才拍下她在海面悠游的粉紅身影,現在變成浮腫,發出惡臭的屍體躺在解剖台上,似乎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Popper 在海上悠游的畫面,照片來源: 鯨豚攝影者提供

解剖檢驗 盼能釐清死因

經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嘉義大學獸醫系、中華鯨豚協會擱淺處理及臺灣大學生態演化所各單位的人員通力合作解剖及詳細檢驗後,雖然Popper已經呈現腐敗的樣貌,難以判斷確切的死因,但仍可在外觀上發現,嘴喙附近有線狀物纏繞壓痕。

當解剖刀劃下,量測牠的體表脂肪厚度與肌肉狀況相當正常,內臟在目視之下也沒有明顯致死的病變。過去我們經常在解剖消瘦飢餓的擱淺海豚時發現一個空無一物的胃,但這次探查Popper的消化道時,Popper胃裡面雖然有些塑膠片異物,但也還有食物的殘留,腸道裡也可以找到正常消化後的食糜。

詳細的病理分析由於標本實在過於腐敗,是否能進一步分析還需要嘗試。但就初步的剖檢結果顯示:這隻已經生了好幾胎的歐巴桑海豚,原本還生命強健的正在覓食。禮拜一還能見到她游動,禮拜三卻突然留下海上其他親人而死於非命了。造成她無法壽終正寢的主因,極有可能是海面上遍佈的網具。根據她全身粉白的體色,Popper至少是隻熟齡有討海經驗的海豚,人類很難用笨來形容她這場劫難,而是該反問在海裡到底飄滿了多少的人為危險?

照片來源:中華鯨豚協會網站http://www.whale.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824&Itemid=186

其他海上親人的處境 依然危機四伏

像Popper一樣身上有傷疤的白海豚不在少數,研究顯示,在71隻可辨認的白海豚身上,至少有高達42%的比例有人為活動的明顯傷疤(30隻),其中漁業傷害是主因。這些年我們持續的幫中華白海豚拍照記錄,發現海豚身上的意外事件實在很頻繁:有的身上不僅套著繩索、甚至還掛著漁網,抑或去年還完整的背鰭今年就削斷了大半。白海豚身體上各式各樣的巨大傷痕,不禁令人懷疑這些海豚們經歷了什麼冒險與災難。

根據林務局委託臺灣大學鯨豚研究室進行的調查、以及福爾摩沙鯨保育研究小組針對中華白海豚族群監測的研究報告中,皆可以見到這些傷痕累累的實例。但我們發現這種漁業傷害在各種年齡層都有案例,且年齡越老的個體身上傷疤累積的越多,不論人們怪罪年幼無知的海豚不懂事,還是年輕莽撞,甚至年老體衰的海豚無法躲避漁網。種種的事實皆顯示漁業網具確實侵犯了白海豚的生活空間,增加牠們的生存風險。

漁網細長繩索會割傷背鰭尾鰭,尖銳的魚鈎會刺傷嘴喙,漁船的螺旋槳更是會在白海豚身上留下一刀一刀的連續傷痕。更可怕的是纏上刺網的個體可能無法脫困、一命嗚呼。去年我們看到一隻年輕個體,身上纏著網具繩子割著牠的身體,在海水裡痛苦的求生存,看了令人鼻酸。今年夏天海上調查人員再度見到牠,一方面慶幸牠生命的韌性,一方面看到那巨大的癒合傷口醒目地控訴著人們的殘害。

被漁網纏結後的癒合傷口。 照片來源: 鯨豚攝影者提供

其他傷疤照片,照片來源:林務局,中華白海豚族群生態與棲地環境 噪音監測計畫報告書p.34 ,臺灣大學生態與演化生物研究所等研究單位執行

除了直接的漁具傷害外,海洋資源的競爭更是人類和鯨豚之間不見血的戰爭,臺灣西岸海域的中華白海豚,身形消瘦且常見背部肌肉凹陷。 每次看到中國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時,大家都會驚呼「這海豚好胖!」,但或許只是我們在臺灣常見的白海豚較為消瘦、少見多怪而已。

拖網、刺網等消耗性的捕撈方式,讓漁業資源大幅下降,連還沒長大或是難以下嚥的漁獲一樣捕捉上岸做為養殖魚類的飼料。加上河川上游的攔河堰不斷興建,溪流河水變成工業用水,把帶有營養物質的淡水攔截,結果不只是讓原本可以涵養豐富漁獲的河口區生產力大幅下降,同時河川流量的減少也連帶的改變了西部沿海, 尤其是河口地區沿岸區域沉積模式。事實上,這樣的變化已經造成臺灣西海岸白海豚棲息環境的退化。

如果說刺網、底拖網這些消耗性漁業讓白海豚的食物來源減少, 那麼由於河川和沿岸的開發活動, 則是從根本上把白海豚覓食的地方去除掉。白海豚除了要煩惱抓不到魚吃,真正能充飢的食物又富含人工污染添加物。食安問題不是只存在人類社會,高污染的汞、重金屬、多氯聯苯這些工廠排放的有毒物質,排放到海洋裡除了順著食物網累積到白海豚身上,也累積在漁獲中吃進你我的肚子裡。吃的少、吃的差造成海豚們健康的危機,影響免疫能力,慢性的毒害中華白海豚們,造成臺灣海域中華白海豚的皮膚病變比例相當高。

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範圍遲遲未能定案!

就在今年世界地球日前後,林務局預告了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希望能讓這瀕臨滅絕的白海豚們有一口喘息的機會。重要棲息環境在野生動物保育法中,是對一個瀕危物種最基本的保育措施。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8條規定:「在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經營各種建設或土地利用,應擇其影響野生動物棲息最少之方式及地域為之,不得破壞其原有生態功能。既有之建設,土地利用或開發行為,如對野生動物構成重大影響,中央主管機關得要求當事人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限期提出改善辦法」。

但當我們看到白海豚身上一片片的網痕、一道道螺旋槳傷痕,我們該如何找「當事人」限期提出改善辦法呢?況且不論管制措施、就連一個維持現狀的重要棲息環境在預告30天後,仍然因為各機關紛擾的意見而無法正式公告。從臺灣開始推展白海豚的研究工作以來,所有的研究報告都指出臺灣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族群面臨著五大威脅:棲地消失、水下噪音、海洋環境污染(pH 8.0)、漁業衝突及河川流量減少。

這些問題每一刻都威脅著海豚的生存,劃設了大範圍的重要棲息環境後,後續的監測管理,更是迫切的工作。最新的族群動態研究指出:如果每年白海豚因人為活動導致的死亡增加1%(以臺灣的族群數量來說,每年死亡增加0.8隻),在100年後的族群滅絕機率就至少增加7.5%。而在60%的族群動態模擬中,族群量也皆在3個世代(大約60年)中下降超過80%(Huang et al.2014)。從2009年至今,已經證實至少有3隻不同年紀的海豚擱淺死亡。如果我們再不採取積極的保育措施,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在未來的生態學與保育生物學教科書上將只會一再提醒,臺灣西岸海域就是白海豚的墳場。

立刻能作的積極保育措施

如果希望在西元2100年的時候,後代子孫們在海邊仍能見到白海豚曼妙的身影,我們現在就要更積極的進行保育措施。第一步能做的就是改善「海洋環境」,以獎勵與稅賦優惠方案鼓勵更多的漁民採用友善海洋的漁業,像是在苗栗縣相當盛行的船釣、一支釣...等,並逐步徵收或以課徵環境稅等方式來減少刺網及拖網等破壞性強的漁法。

另一方面,應更加強沿海環境的巡護能力,徹底執行離岸3海浬內禁止底拖網,或是使用違法的3層刺網等違規取締,鼓勵在地民眾一同加強巡察及回收周邊海域的廢棄網具,並修法讓巡護單位在發現漁民違規時有實際行政處分之權利,並非僅開單告發但卻無權處罰。此外,並應立即邀請各單位研擬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的核心區劃設,討論依照魚群繁殖時期休魚與捕捉體長等限制捕撈作業,增加海洋生態及漁業資源成長的潛力。

緊接著可以仿效水、土汙基金之設置機制,修法針對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內排放廢水、長期製造大量噪音之工業單位收取污染防治費。並持續針對目前沿海工業區進行科學調查與實驗釐清廢水排放與河川流量減少對中華白海豚造成的生態衝擊,及研擬保育措施提出改善辦法,以從根本來恢復海洋生態,同時增加漁業轉型後的捕撈效率,保障漁民生計。

同時,透過NGO協助開放公眾參與和第三方監督,由科學專業團隊長期監測重要棲息環境品質、海洋生態系統組成與中華白海豚生態。在族群生態上可持續追蹤群體數量、新生海豚幼兒繁殖狀況、死亡率等資料來判斷保育策略是否有效;由群體及個體分佈範圍配合行為觀察瞭解棲地利用及其品質,照片記錄判讀體表傷疤與病變的健康指標。透過水下錄音機與水質監測網絡瞭解重要棲息環境內的水下噪音干擾與海洋汙染變化趨勢。政府跨部會的中華白海豚保育定期會議必須持續且定期召開,透過各部門保育措施執行效果的回報,配合科學數據的監測結果來更新。

現階段執行保育措施的各單位都面臨人力物力資源不足的窘境,保育主管機關也更應協助NGO尋找有意願的民間社群與單位,培養更積極的社區保育意識。除了產、官、學應極力投入保育白海豚的工作,恢復西部海域的海洋生態之外,我們也更應找出一條讓民間社群和白海豚族群共存共榮的路,讓臺灣的海洋保育執行能朝正軌前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