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不私藏 東嶼坪志工讓小島風華再現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工作假期

秘境不私藏 東嶼坪志工讓小島風華再現

2014年10月21日
作者:周昭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

澎湖東嶼坪生態工作假期自2008年開始,帶著來自台灣各地的志工,來到這個神祕的小島進行淨灘、環境維護以及珊瑚礁體檢。生態工作假期規劃的4天小島生活中,志工們感受的不單是過去島民辛苦的生活,看著聚落裡的老屋、菜宅以及海下令人驚艷的珊瑚礁群,美好的生活風景對比著滿是垃圾的海灘,守護小島的念頭在志工心中萌芽。

東嶼坪。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小島靜謐 等待有緣旅人

90座大大小小的島嶼所組成的澎湖群島,誕生於1740萬年前至800萬年前,由許多小的裂隙孔洞噴出熔岩所形成。其中除了最西邊的花嶼是由安山岩組成之外,其他都是由玄武岩組成。而每座島嶼獨具風格的玄武岩,賦予澎湖地形地貌多樣性特色,讓人渴望探索每座獨特的島嶼。其中東嶼坪嶼是由最後一次火山活動所形成,是90座島嶼中最年輕的。島上人口曾高達500人,然而在30年間,因生活型態改變、產業外移以及廢校等種種因素,現今僅剩十餘人常居島上,我們仍能在島上的聚落感受到過往的繁華時光。

2013年第一次來到東嶼坪聚落小道和眷村巷弄有種難以言明的相似性,讓眷村長大的筆者感到相當親切。望著山坡上的草原以及玄武岩的駁坎,腦中浮現的是祕魯馬丘比丘的畫面,有種遺世獨立美感,只有那些能看見她獨特美麗的旅人,才有機會轉動停止的島嶼時光。

時間彷彿在東嶼坪停下了腳步。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生態工作假期 志工恢復小島美麗面貌

東嶼坪島上除了長期受到海漂垃圾的影響外,島上的建物因長久無人居住,外來入侵植物銀合歡緊貼著老屋生長,對於老屋結構造成潛在威脅;而層層疊疊的馬鞍藤以及日日春覆蓋住聚落小徑,除了阻礙居民的行走外,也讓人與建築間產生無形的距離。於是今年「澎湖東嶼坪永續島工作假期」除了淨灘及海洋廢棄物監測外,更加入社區環境維護行動,包括清除道路上的馬鞍藤及日日春,並將銀合歡剷除。

志工努力清除藤蔓復原島上環境。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志工們在35度的烈日下揮灑汗水,4天下來,小徑再次恢復原本的面貌,可以讓大家探索更多的東嶼坪。當地居民在看到藤蔓清除後的景象也相當開心,居住在北邊聚落的阿姨表示,之前雖想整理環境,但苦於人力不足,只能看著道路漸漸被藤蔓覆蓋,如今居民可以再次行走於清出來的道路,恢復往昔的景色,對於志工們4天下來的協助感到非常感謝。

其實,在本次行動前的工作討論裡,同事們對島上道路環境整理有過多次討論。有人認為藤蔓與聚落共同存在的畫面,更添島嶼世外桃源的美麗,主張不用清除。最後回到協會辦理生態工作假期的理念,增加人與在地的連結,讓志工透過親身的體驗與接觸,增進對在地生態以及文化的了解。也期望藉由本次道路環境的整理,希望其他來到島上遊玩的旅客,也能有機會藉此深入聚落,藉著小徑的帶領,慢步在老屋及房舍間的菜宅間,感受島上過去人聲鼎沸,家家戶戶於菜宅下田的景象,不再只是來回海堤、上個廁所就離開。

觀光與生態如何永續?

澎湖東、西嶼坪嶼及東、西吉嶼於今年6月8日正式公告為台灣第9座國家公園,同時也是台灣第2座海洋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的名聲,也讓島嶼開始有了名氣。今年工作假期期間,中午時段約12點至2點,看著觀光船載著一團接著一團的旅客來去嶼坪。相較於去年,島上多了許多人氣,但看著旅客在無人帶領的狀態下,散落於海堤以及聚落中,雖身在島上,卻無法融入島嶼的氣息,十分可惜。更有旅客於老屋屋頂上跑跳,不僅令人擔心旅客的安全,也擔心小島的生態環境是否能接受突然暴增的觀光壓力。參與工作假期的志工,在看到這樣的景象後,也憂心遊客以及船隻所產生的汙水將危害海下美麗的珊瑚礁生態。

參與並執行過多場生態工作假期,到過許多社區部落,筆者深刻感受到在快速觀光發展下環境所承受的壓力。從6月公告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成立至今,眼見島上觀光人口的增加,但相關硬體設施卻未到位,對於小島生態及觀光的永續感到憂心。不論在哪裡,人都需與自然共存,共存的第一步便是尊重。筆者認為,管理單位應評估並限制登島人數,對遊客們進行登島前的相關環境教育,說明島上的相關約束。透過環境知識的教育,理解並遵守共同約束與管理,人與環境才有機會共存於地球上,後代子孫們才有機會感受、體驗小島原有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