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水使者林義傑專訪(二)好好發展事業 替水資源保育做更多事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人物

護水使者林義傑專訪(二)好好發展事業 替水資源保育做更多事

2014年10月27日
作者:曾貞寧、劉恩驛、彭瑞祥

(承上篇)記者問到林義傑是否會以自身對缺水議題的認識,來影響其他運動員?林義傑說,大部分路跑運動員並不像他是在作「expedition」(探險),而是單純參與路跑比賽,這類活動是由主辦單位都幫選手安排好各種資源,因此,不會有像他在撒哈拉體驗的那種感受。他承認自己去撒哈拉之前,對水資源問題是不太了解,也沒什麼看法;其他選手若沒有親身參與到世界其他角落的事情,是很難體會的。目前,自己最能做的,就是盡量「以身作則」。

至於會不會效法麥特戴蒙,成立基金會來推動水資源保育?林義傑認為,組織人力需要很多經費,目前先決定積極發展事業,就比較不需要靠基金會募款,因為類似的組織已經很多,很辛苦地走出先行者的路,他參與進去就好,不必再創新的機構,如此一樣能做出對社會有益的事。

2013年穿越大戈壁。林義傑提供。

願意盡己所能  將經驗分享出去

林義傑強調,一切的行動,都要發自於內心;對於同樣喜愛路跑或極限挑戰的年輕人,並不會強力灌輸給他們關心公益或環境的觀念觀念。

像不能亂丟垃圾這件事情,即便已是普遍性的公德心,但就是有些人覺得,不丟垃圾,掃地的人就會失業。「你沒有辦法界定要如何去影響人,你只能以身作則。」

2麥特戴蒙上節目談水資源問題(轉載自CNBC)007年,林義傑與加拿大、美國選手完成橫越撒哈拉的壯舉,並完成拍攝成紀錄片「決戰撒哈拉」紀錄片;當時,長期關心水資源議題的麥特‧戴蒙(Matt Daimon)是贊助者之一,也是製作人,之後,麥特戴蒙也共同發起水資源基金會Water.org,他覺得這是更有意義的事情,只是,他認為自己的實力恐怕還做不到這個程度,但仍會盡力參與有益社會的事。

目前,林義傑決定先積極發展自己的事業為主,不會成立基金會來募款,他希望在推動事業有成之餘,可培養更多人投入公共議題的行列。他提到,不僅自己的公司會努力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個人也持續投入校園演講,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故事給年輕人。他認為,這是一種對社會的責任,傳承,應該是將經驗分享給越多人越好,再由他們去影響更多人,而不是只分享給特定的人。

「為社會付出不一定要出錢,也可以出力,有時候出力比出錢效果還大;而(個人)能力範圍能付出金錢的部分,也會盡力去做。」(2/3,未完待續)

作者

彭瑞祥

六年級生,曾在咖啡店當吧檯兼翻譯,十多年前受南方電子報、破報、國家地理雜誌啟蒙,希望也能自己做媒體關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