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路走向實體 「綠農的家」要打造新飲食革命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從網路走向實體 「綠農的家」要打造新飲食革命

綠農的家,實踐綠色經濟系列報導一

2014年10月30日
本報2014年10月30日屏東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10年前說服農友開始做友善土地耕作,並且建立「綠農的家」農產品產銷網路平台的屏東環盟理事長洪輝祥,又有新的創舉。他重新整理屏東市一處廢棄幼稚園,將舊有建築和空地,改造成綠色經濟實踐的基地,成為綠農的家實體店面和綠色餐廳。

「這個基地是把過去20年做環境倡議的所有認知,全部實現,」洪輝祥說,從網路商店到綠色餐廳,可說是水到渠成。為實踐從搖籃到搖籃、從產地到餐桌的理念,建立這個基地,讓飲食有了革命的可能。

洪輝祥認為,此實體店面實踐了過去20年做環境倡議的所有認知。攝影:李育琴。

實體店面 讓更多農友加入綠農行列

近2年,台灣接連爆發了各種食安危機,政府對食品的認證標章,也受到消費者質疑、不信任,民眾究竟要如何吃得安心?過去綠農的家網路平台所銷售的農產品,是透過長期陪伴農友,建立起的食物安全供應網,確保消費者能買到有機、無毒、友善土地的農產品。

洪輝祥設立這個綠色基地,要幫助更多的農友,加入綠農行列,種植無毒友善的農產。圖為枋山愛文芒果農友郭金龍。

綠農的家安全農產品的品牌建立了,但透過網路銷售的方式還是有侷限。洪輝祥說,沒有實質通路和平台銷到市場上,對於想轉型的農友來說,無法建立信賴感。設立綠色基地,就是要幫助更多農友,放心加入綠農行列。

綠農市集週末開張  推消費者參與式認證  

綠農的家綠色基地將於11/1開幕。這片綠色基地,將有綠農門市、綠農市集、獨立書店空間,以及綠色餐廳。11月1日,將是綠農門市和農夫市集、獨立書店開幕的日子。

在開幕宣傳的海報中,傳遞著重要的訊息。洪輝祥說,選在11月1日開幕,3個1代表著生產者、認證者,以及最重要的消費者的參與。他提出「參與者的認證」,來彌補過去認證機制的不透明,唯有消費者親自走進來,見到農民,與其互動,才能了解農產品和土地的關係。

綠農市集就是要讓消費者確保農產品生產的過程沒有資訊蒙蔽,重新建立認證的公信力。「因為一個飲食系統,每個人都是在環節裡扮演一定的角色。唯有消費者的參與,有機產業才能更健康、更永續。」

「安全之上才有美味」  彩虹餐廳要你吃得安心

綠農門市和市集,提供友善土地農友實體銷售平台。接著,綠色餐廳也將開張。

「彩虹餐廳」將成為綠農的餐飲基地。餐廳使用綠農農友的產品,固定供餐,消費者不用擔心食物來源,百分之百來自有機無毒友善養殖食材。

洪輝祥說,餐廳最大的特色是,消費者不用擔心吃到有毒食物,或有防腐劑、添加化工原料的食品。「唯有安全之上才有美味,」彩虹餐廳要追求美味之原味,不能為了要美味,而忽略原本食材怎麼來,誰幫你生產等,因此,不是綠農農友生產的食材不會出現在菜單裡。

綠農餐廳最大的特色是,消費者不用擔心吃到有毒食物,或有防腐劑、添加化工原料的食品。;洪輝祥提供

這樣的創意菜單,挑戰著既有餐飲系統的廚師和料理人。「過去料理人憑著經驗,把不新鮮的食材變成好吃,變出美味,但美味背後有殘毒卻沒有人在乎。就算是好的廚房也不一定會標榜食材對環境友善的程度、對消費者健康的程度。」

因此,彩虹餐廳的料理人,必須要呈現食物原味,做出有生命力的食物。洪輝祥說,彩虹餐廳要嘗試帶動飲食革命,透過對土地倫理和鄉村食材有認知的創意料理人,開發「當令創意料理」,當季盛產什麼食材,就會成為菜單主角。

過去20年,為環境保護而奔走努力,當洪輝祥提出綠農門市和綠色餐廳的想法時,馬上獲得在地農友和屏東環盟朋友們的支持,以及部份企業的認同、提供資金。洪輝祥表示,從網路跨到實體,經營模式不一樣,但精神是一樣的。「我們必須要到廚房這個體系來做最後一里路,要打造飲食結構,最後一里路不能不參與。」

綠農的家門市、農夫藝文市集和綠書房,將於11月1日週六下午2點30分在屏東市開幕,相關活動訊息請見屏東環境保護聯盟&綠農的家。(繼續看系列報導二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