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9日
本報2015年1月19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過去研究顯示,由於全球暖化的關係,未來珊瑚大量白化的現象將會越趨頻繁,地球上的珊瑚礁將長期性地大幅消失。不過澳洲科學家首次發現,有些珊瑚礁短期看來可以從白化中復原。
14日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指出,從大堡礁和其他珊瑚礁中,科學家已辨識出較能從白化復原的珊瑚,幫助保育學家集中火力,保護最有機會熬過氣候變遷的珊瑚礁。
保護區沒影響 珊瑚本體、水深是關鍵
包括馬歇爾島和夏威夷,大部分北太平洋地區正在發生大規模的珊瑚白化。專家警告,此波規模可能勘比1998年的全球珊瑚大規模死亡事件。
研究主要作者Nicholas Graham檢視1998年白化現象對塞席爾地區珊瑚礁的影響,發現21個地點的珊瑚礁中,有12處已經復原。
該研究檢視累積長達17年的數據,包含1994、2005、2008和2011年的調查結果,並檢視11個影響珊瑚礁復原或死亡的因素。
其中,珊瑚礁本體複雜度和水深是最重要的兩項;藉此,研究團隊的模型有98%的機會可以正確預測珊瑚礁是否復原,顯示水深位置超過6.3米深度的珊瑚礁,以及結構複雜的珊瑚較可能從白化中復原。
而研究結果顯示,珊瑚礁是否位於保護區內則沒有差異。
最具存活希望的珊瑚礁 應避免漁具、船錨撞擊損害
研究結果顯示,大堡礁北部和外海區域所受暖化影響相對較小,因此是最有機會復原的地區。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學者Graham說,研究結果讓有關當局在處理溫室氣體減排等更廣泛的問題時,能有更多時間保護較具氣候韌性的珊瑚。
Graham更表示,研究結果顯示,把港口工程泥沙倒在昆士蘭沿岸的決策大有問題,很可能會傷害那些最有機會熬過氣候變遷衝擊的珊瑚礁。
研究結果也能幫助珊瑚礁海洋公園等單位找出應該避免船錨撞擊損壞的珊瑚礁。船錨的撞擊會減少珊瑚礁結構複雜度,進而影響珊瑚礁的韌性。研究結果也能幫助肯亞等其他珊瑚礁國家,減少漁具傷害最具韌性的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