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佛陀慈悲 與其「放生」不如 「護生」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實踐佛陀慈悲 與其「放生」不如 「護生」

2015年05月03日
作者:黃淑玲

澄清誤解,放生正名

佛陀的教誨,希望長養慈悲,斷一切眾生之苦。包含被宰殺入口腹的眾生。

佛陀的時代,生活範圍就在走路可及之處。市場販售的,是村落外溪河裡撈起的魚蝦蟹,自己圈養的牲畜,當時的放生,是隨手買下,立即放回原生地。

兩千五百年後,交通縮短距離,開發佔據自然棲地。更遞讓佛陀時代的環境不再。佛陀護生的精神,也要配合生態學者的專業指導,才能如法地解除動物的苦。

放生造就養殖與捕捉市場。照片引用自:公視-我們的島

佛教廣願福慧協會成立宗旨之一,希望能在眾生困難之時伸出援手,拉他一把,度過生命的關口。理事長釋見石法師,希望引薦佛教豐富的資源,結合生態學者專家,或者協助民間動物保護團體,以智慧,實現佛陀放生的慈悲。

見石法師笑著說,現在一開口講到放生就被罵,放生的確是有盲點的,一般人覺得放生就一定得永遠的活下去。所以才會有人跑去國家公園放生,覺得沒人會殺他們方向是正確的,在放生時,沒有周全如法地考量整體的生態,因放生不當,導致被「放生」沒活成,反而「放死」,甚至「放生」後擾亂當地生態,導致原來的物種死亡,才讓佛教放生的美意受到誤解。

以永續維護生態,「護生」取代「放生」

放生不只是一時,舉辦的一個活動與儀軌而已,應該是與時俱進,永續維護生態的一個價值觀。與其說「放生」,不如說是「護生」!

2013年的10月底,就有此因緣,釋見石法師透過生態專家曾晴賢教授,得知桃園龍潭一處養鰻的埤塘結束養殖,一池的鰻魚雖已被標售,還是有熱心民眾透過曾教授,希望在刀口下搶救出這批鰻魚。

釋見石法師透過生態專家曾晴賢教授,合力救下一批待宰的鰻魚。圖片提供:黃淑玲

法師立即拜訪曾晴賢教授,曾教授發願保護魚族的勇氣與執行力,曾輔導建造國內外許多河道的魚廊,為魚族留一條生路。同時體諒倚靠捕魚養家活口的人,加上佛法的慈悲,加上生態專家智慧,共攜手為生態盡力。

就在新竹出海口前,呼呼的海風中,曾晴賢教授奮力說明:龍潭有處鰻魚養殖池,因土地即將回收,但是目前海洋資源日漸耗竭,鰻魚市場行情看俏,這批鰻魚也將落入饕客之口。一般鰻魚大概養到四條湊到一斤的大小就出售了此水池的鰻魚,已經大到一條4斤。這是難得的大小。這些鰻魚如果野放,順著他生命的旅程洄游,能產下無數計的小魚苗!不論以海洋資源,或者鰻魚來說,野放都是極大利益眾生的事。

曾教授表示,幫鰻魚渡過這個生命的關卡吧!

啟動鰻魚的生命密碼,豐富海洋資源

釋見石法師極為感動,在出海口呼呼的風聲中,鰻魚其妙的生命歷程,是甚麼啟動他生命的密碼這份深深敲進心底的悸動!見石法師表示,依照佛陀的教誨,放生是可以配合生態保育的!期待結合生態學者,尊重保育團體,依照環境保護的專業與法規護生,如法執行放生模式,重現佛陀智慧,才是體現佛陀放生的真義。

重要的是,為生態盡一份力的心!

長期致力於生態保護的學者曾晴賢教授,解說鰻魚的生命旅程:鰻魚的生態非常有趣,這個季節(10月底)剛好是鰻魚的迴游的時機,會由海口洄游進來河口,在河口停留大約6個月。

如果能幫牠們度過生命的險口,放生到河口,對於鰻魚的復育生態有極大的幫助。即便放生後,大鰻魚還是會落入凡人之口。但是,可以讓鰻魚產下魚苗,完成他生命傳承的使命。何況當鰻魚犧牲時,還可以養活一些賴以為生的人。

因此,見石法師必須募款,好多人聽到要放生,都很不認同。連內容都不知道,只聽到放生,甚至連佛教徒都立即回應:「不認同!」見石法師表示:「我很難過!放生本身沒有錯,我們如法來做,讓人們知道放生的真正意義。」

在生命的關口,拉他一把

讓大家知道,放生可以配合生態保育的。鰻魚跟鮭魚一樣酷!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每個生命,因難的時候,推他一把。至於後面如何,每個生命有其獨自的因緣,至少在淪為畜牲道的這一世,有快樂的一生。

見石法師表示:未成佛道,先結善緣,以放生的儀軌,為鰻魚皈依佛法,能解除淪為畜牲道的業障,在結束此世後,期望來生得生智慧,能修習佛法,將來菩提道上,都是成佛的好伴侶!

鰻魚原是淡水河中棲息生長,到長成成鰻便會離開江河游到水深達400~500米海中產卵,產卵後的成鰻會因用盡體力及水壓太大而死亡,卵子孵化後經過柳葉鰻Leptocephalus階段,再被黑潮帶回河口,這時會變成鰻線,因通體呈透明狀,故稱為玻璃鰻Glasseel,日本種白鰻線和美洲種鰻線一樣,由卵子孵化後到回到河口需時一年,歐洲鰻線更長達3年。究竟是什麼原因令到成鰻千里迢迢游到產卵場及只有幾厘米長的鰻苗如何辨別方向回流河口,暫時都只是一個謎,相信只有造物者才知道。

鰻魚苗。圖片引用自:公視-我們的島

「神秘的旅程—迴游」當深海中的卵孵化成小鰻魚後,雌的小鰻魚沒有父母的領導,卻紛紛由深海游向海面,向著家鄉的河川或池塘游去,這段旅程至少要花一年的時間。鰻魚卵在深海中孵化,剛出生的幼鰻的身體像一條薄薄的透明帶子,具有肉眼不易見的小麟片,無腹鰭,背、臀鰭向後延伸至尾部。但一到達河口,小鰻魚長大了,體型變得又長又圓,但身體仍是透明的,稱玻璃鰻,又像柳葉一樣扁平,稱為柳葉體。

游到淡水中的小鰻魚,有的游向小河,有的游向池塘,在那兒住下來,不再旅行了。安住下來的小鰻魚,身體變得更圓、更粗,體色變深。一年又一年,大約在鰻魚8歲時,牠們又要開始旅行了,這次牠們游向大海,向著小時候游來的方向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