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家賦女】穀雨:樹命 | 環境資訊中心
糧家賦女

【糧家賦女】穀雨:樹命

2015年04月20日
作者:李慧宜

時間真快,今天,已是穀雨,應是雨量增多的時候,可是今年梅雨季沒雨,清明時節也無細雨紛紛,倒是氣溫驟升日子過得越來越像夏天。

美濃的四季中,夏天,是最難熬的季節。平時炙熱難耐,一旦颱風襲來(或颱風過後旺盛的西南氣流),市區沒有例外一定淹水。混濁的黃泥水,漫過橋面流進民家,民眾們開口大罵,「一定是上游的樹砍光了,才會這樣!」大家一邊舀水一邊想著樹、一邊掃黃泥巴一邊想著樹,而一些獨居老人無力清除,只能傻坐在老板凳上等著孩子們趕回家,他們的小腿泡著水而心裡依然想著山上的樹。樹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會被狠狠地想起。

今年第一口的土芒果酸下肚,我已經開始想著下一季愛文的滋味;而最近久旱不雨,樟樹林底下盡是落葉,輕輕走過就會散出濃濃樟樹香,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我們住的日式宿舍前院裡,那棵一個大人都抱不住老樟樹;更別說農事工作短暫休息,農民總是不忘以樹下納涼的片刻,來安慰自己被灼燙過頭的每一吋皮膚;還有風掠過大地,在林間留下的沙沙作響,也是許多男男女女在回憶過往的美妙樂曲。這一切,都是關於樹的想念!

在農村,芒果樹、苦楝樹、樟樹、龍眼樹、茄苳樹,處處可見,老樹、巨木、樹群、森林,不足為奇,很多樹早在人們開墾前就落腳在這片土地。像我們家荔枝園旁的老龍眼樹就是這樣,沒有人知道祂年紀多大,但家族的每個人都尊敬祂、信仰祂,當祂是聚落與家族的守護者,為祂興建一小座土地公廟,讓有需要的人,可以走到樹下進入廟裡跟祂說說心裡的話。

第一次陪著婆婆去祭拜這棵樹(或說土地公,客家人稱之為「伯公」),我大開眼界!平日靦腆但說話大嗓門的她,雙手合十緊夾三支香,壓低音量口中唸唸有詞,「伯公,我是阿定的太太,今天我特地帶我的大媳婦前來祭拜。現在她剛剛懷孕,希望祢保佑她身體健康。」這一段落說完,婆婆舉香又向伯公鞠躬並喃喃自語著,「伯公,今年我們的荔枝正開始採收,最近有時天晴有時陣雨,工作起來很辛苦也不方便,山上的路很溼滑,走起來很危險,希望祢庇佑我們採收順利、價格好!」這還沒結束,婆婆鞠躬再說,「伯公,我們家子女,有在花蓮教書、有在屏東值勤,也有時常在本地開車來來去去,希望祢保庇他們出入平安,一切順序。」接著,又是一段一段的鞠躬求神舉香請託,好似一開口就不打算有盡頭……

山邊的微風輕輕吹送,少許樹葉以格放的速度輕輕落下,十幾公尺外的老竹叢搖曳生姿摩擦出耳鬢細語,就在這一刻,時間彷彿按下暫停鍵,唯一繼續的,是婆婆手上的清香香煙裊裊。看著那三柱香燃燒近半,我心裡納悶不解,「怎麼一個人可以跟一棵樹說這麼多話?」

站在一旁的我,偷瞄起這位令人心生敬意的老婦人。我看到她堅定的眼神眨都不眨一下,起伏有致的胸口徐徐吐出了然於胸的家中大小事。我輕聲問她,「妳每天都來嗎?」她肯定有力地回答,「對啊!不來怎麼行啊?我每天都要來倒茶給伯公喝啊!」我又問,「那妳每天都跟伯公說這些話嗎?」她一臉訝異地看著我,「是啊!不然還有哪些話要說呢?只要是真心誠意的話,伯公都喜歡聽,最重要的是,伯公每天都看到我們,祂才會安心哪!」

我的婆婆,用了「真心誠意」、「安心」兩個詞彙,深深地溫熱了我,在她的心裡,樹有生命、有靈魂,她也因此建立起人和樹的老交情。相較之下,都市樹的「宿命」顯得悲傷多了,尤其在開發當道的遊戲規則裡,擋路的樹,要移,擋建築的樹,該砍,擋停車場的樹,通通挖走,台灣百年來的都市開發史上,樹的下場都不好。這些年是因為護樹運動漸漸興起,樹的命運才逐漸受到關心。

2009年2月底在松山菸廠,綠黨護樹人爬上樹,開啓台灣第一次抱樹行動;到目前為止,包含松山菸廠、花博展場與客家公園在內,已經移除近兩千棵大樹;而被稱為「雙和之肺」的永和市與中和市交界的四號公園,已經有百棵樹被迫遷移,原有大樹和綠地被停車場、圖書館和警察局的水泥硬鋪面悶得透不過氣;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2013年3月底的陰雨天,新北市江翠國中的榕樹,寫下「被抱」12天的歷史紀錄,護樹志工、退休老師紛紛上樹,就為了阻止學校興建游泳池和停車場的移樹工程;砍樹事件層出不窮,大樹危機狼煙四起,2014年8月5日,高雄氣爆發生後第5天,忙於救災的高雄市政府,竟然在第二場公聽會召開之前,先在中央公園砍樹斷樹根,只為蓋一座李科永紀念圖書館;常勝營區的綠色隧道,在台南市長賴清德於上個月(2015年3月)底,公開表示重新調整都市計劃的分區與公共設施配置後,似乎出現一絲生機……在我們鄉下人眼裡,只有孩子和台灣獼猴愛爬樹,大人們不是拜樹尊神,就是在樹下遮陰休憩,都市人很無奈,只能用爬樹來護樹!

每個清晨,喚醒孩子們起床的,是綠繡眼、白頭翁在枝頭高歌的美妙音符;平日早上9點多,農人放下手邊農事喝水休息聊個小八卦,最感謝的是有棵大樹可供納涼;亦或是,大樹或老樹在人們代代相傳的過程中,成為生活中的祭祀對象。樹不只是遮蔭、綠化、清淨空氣、水土保持的功能而已,發展到最極致的關係,就是物質層面的樹成為心靈層面的伯公。人能好好活著,圖得不就是水、空氣和陽光?大樹幫我們存水濾水、淨化空氣,讓我們吸收陽光不曬傷,祂不是神是什麼!我的婆婆讓我知道,人跟神之間,可以很簡單!他們是每天都要見面的最親密的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就算只是倒個茶水,說說千篇一律的心事,就已足夠。

多年前,我曾經問朋友們,「如果可以選擇,你要當哪一種植物呢?」有人答道,「我要成為一株玫瑰。」有人抓著頭搔癢著說,「我想是一枝百合。」也有人很為難地提到,「這不太好回答,我想我還是喜歡像鳥一樣自由自在翱翔天際。」每個人的回答,都反映出各自當下的狀態或期待,而我之所以會如此問,是因為當時常想像自己是棵大榕樹,供鳥兒棲息、為眾人遮陽,以己身與眾生共享時時刻刻的永恆,這也是我第一次認真地想著,一棵樹的意義,只是沒想到多年後,我有幸見證婆婆與龍眼樹伯公之間的老交情,而在這一次,我看到了樹命和人命,其實都在同一條路上。

作者簡介:

公共電視記者。高中喜歡看電影,大學蹺課玩社團,23歲到30歲之間,換了11個工作、搬過9次家,直到投入新聞工作後才得以確立人生志向,近年積極拍攝農村發展與生態環境議題。

影像作品獲獎(入圍)紀錄:

【農村的生存遊戲】系列報導(榮獲2009年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
【穿越時空看佳冬】系列報導(入圍2006年第一屆客家新聞獎)
【水圳在唱歌-美濃水圳】系列報導(入圍2007年第二屆客家新聞獎)
【淹沒溪望】水患系列報導(入圍2008年第七屆卓越新聞獎)
【縱古流今-高屏溪】紀錄片(獲邀2011年國家生態電影節)

音樂作品:

2005年【好客戲】音樂專輯(協力製作人)(第17屆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
2005年【被遺忘的國寶~樂生黑手那卡西】音樂專輯攝影
2010年【縱古流今-高屏溪】紀錄片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