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觀光發展 應有永續思考與社區參與機制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地區觀光發展 應有永續思考與社區參與機制

2015年05月14日
作者:彭渰雯(哈瑪星願景聯盟發言人)

※ 本文轉載自哈瑪星願景聯盟粉絲專頁

上月底西子灣的觀光交通問題再度成為媒體焦點,直接的導火線是中山大學決定對前來西子灣的大型遊覽車停車位進行總量管制,造成排不到車位的遊覽車流竄到附近哨船頭、哈瑪星社區,引發居民及團體抗議。但是追究問題根源,該檢討的是長久以來政府在推動觀光發展時,一向缺乏社區參與,以致於無法從永續與公平角度兼顧觀光與社區發展。

哈瑪星居民上個月發起快閃,抗議過量遊客、遊覽車影響社區。攝影:李育琴。

哈瑪星居民上月發起快閃,抗議過量遊客、遊覽車嚴重影響在地社區(本報資料照)。攝影:李育琴。

剝削式旅遊  榨乾地方

哨船頭、哈瑪星社區是高雄最早的現代化發源地,其街道規劃保留日治時期尺度與天然的彎曲地形,並不適合大型遊覽車出入。但過去數年來隨著中國低價團一窩峰前往西子灣免費看夕陽的觀光模式出現,社區居民被迫承受遊覽車「經過」的外部成本。只不過因為中山大學停車場幾無限制地吸收一台接一台的遊覽車,使得市府得以忽略、拖延回應居民零星的抗議。每日超過200輛遊覽車(且超過8成集中在傍晚看夕陽時段),就如溫水煮青蛙般地侵害居民應有的生活品質、步行尊嚴與交通安全。

這些遠超過社區環境承載力的觀光公害,因為停車場的總量管制而終於攤露出來,也暴露了國內近年來只顧衝人數、壓榨地方資源的剝削式旅遊模式的問題。

許多評論者已精準指出這種衝人數的觀光會造成排擠效應,其後果就是該地區的旅遊和生活品質都每況愈下,想獲得高品質旅遊的旅客不會再光臨。即使旅客眾多且消費力強,帶來店家排隊到爆滿(卻也是另一種社區騷擾)的生意,但隨之而來的很可能是房東漲房租,辛苦經營生意的店家或原本租屋久居的房客因被迫搬走,並不符合社會公平。而若是像哨船頭、哈瑪星這樣被「生雞蛋無、放雞屎有」的遊覽車路過而無消費,則更是連在地經濟都因而萎靡,遑論永續發展。

觀光發展  需以「永續」為前提

在我們阻街行動的次日,媒體報導觀光局許局長的發言說:「高雄歡迎世界各國觀光客,陸客來高雄能促進兩岸認識與和解,希望居民對待觀光客時不宜太過強烈」,就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希望是媒體的誤導。因為這樣的發言,好一點狀況是搞不清楚居民訴求是雙贏而非反對觀光發展或反對中國觀光客,更糟的狀況是「只要觀光」不顧居民權益。不管哪一種狀況,都不應當是觀光首長應有的視野,讓人看到報導時頗為憂心。

我們呼籲市府的觀光發展政策務必「永續」置為上位原則,創造經濟、環境、社會的三贏。

未諮詢社區意見  規劃缺乏公平與在地視野

進一步我們要問的是,為什麼政府發展觀光時常會忽略社區權益及在地人珍視的價值?政府在構築它的觀光藍圖時,有徵詢過居民和社區團體意見嗎?哈瑪星其實是個擁有豐富在地及文史團體的社區,但長久以來居民團體往往只能片面、零星地從各種不同管道,獲得不確定也不完整的社區周邊開發資訊。

多次上演的各種「搶救」戲碼,就是因為無法在更先期的政策發展過程就獲得諮詢及參與機會的反映。長期的資訊不對等,也造成居民和社團對於市府的不信任,以及許多缺乏永續公平與在地思考的地區規劃方案不斷出現。

更遺憾的是在居民「阻街」快閃抗爭後,我們還從媒體報導看見市府官員表示「居民對於地方觀光要如何發展沒有共識…」之類的言論。事實上就我們的瞭解,多數居民對於哈瑪星的願景想像有著相同的期待,只是基於可行性和時效性考量,而有不同程度的妥協。因此當市府放話以「居民無共識」為擋箭牌時,我們要追問的是,市府哪一個局處、哪一項政策曾經徵詢社區居民的共識?

建立跨部門、領域平台  強化公民參與

「共識」形成需要對等充分的資訊,和長期、定期的溝通,且即使對一項上位原則看似有共識,還有許多細節面向需要更多討論。現今政府決策過程,極少考慮這種共識協商、參與式規劃的機制,往往是以一兩場或是數場的說明會、公聽會,就算完成「公民參與」的諮詢任務,會而不議、議而不決的情形比比皆是,居民也完全無法繼續追蹤後續執行進度,久而久之只是折損公民參與熱情。

因此,我們建議高雄市政府針對旗鼓鹽地區,儘速建立一個跨局處並且連結各領域專家學者、民意代表、社區團體、利害關係人等共同參與的規劃平台,透過定期的資訊分享和意見交流,累積共識與信任,並且對於每項決議管考與究責,強化公私部門之間的協力、共識和未來發展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