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是全球最大的基金,資金規模達9000億美元。挪威一項多黨提案提議,所謂的石油基金應減持那些收入或發電量的30%以上來自於煤炭的企業的股份。挪威議會金融委員會批准了這項提案 。這一舉動有望成為全球化石燃料「撤資運動」進程中的一次重大勝利。
金融委員會的批准意味著該議案或將在6月5日的議會票選中得到更多的支持。也就是說,挪威將會削減與煤炭有關的投資。此舉有可能會引來其他大型基金和資產管理機構的效仿。(※ 6月6日英國衛報報導:此案6月5日的議會獲得支持,挪威政府已經正式批准該基金撤出煤炭投資。)
「投資煤炭企業不僅會對氣候構成威脅,對未來經濟的發展也有風險。」金融委員會的議會議員在聯合聲明中說道。
煤炭相關企業將受重創
如果該提案能如預期的那樣通過6月5日的決議,那麼,挪威的石油基金將不得不從全球最大的煤礦企業——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撤資。包括德國萊茵集團在內的歐洲的電力公司也將遭受重創。
「議會總體來說會傾向於支持金融委員會的決定,但有一些議員反對進一步限制煤炭投資。」綠色和平組織挪威辦公室的約翰·哈默斯托(Johan Hammerstrøm)稱。
負責管理主權基金的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NBIM)稱,近些年煤炭投資一直呈下滑趨勢。對於這一說法, 活動人士們卻並不買帳。
近期,由德國非政府組織Urgewald,挪威組織──未來在我們手中以及綠色和平組織發布的一項報告稱,該基金在煤炭領域的涉足程度要遠遠高於表象,因為NBIM只計算了其在煤炭領域的一小部分投資。
這份題為《污染與危險》的報告稱,NBIM對煤炭領域的定義並不包括燃煤公用事業、煤製氣、煤製油行業、多元化經營的大型煤炭開採企業(如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公司)、煤炭運輸以及專業煤炭技術企業等。
這份報告稱,如果將上述行業納入其中,則2013年末該石油基金所持有的煤炭行業資產規模(包括股權和債券)超過820億挪威克朗(折合104億美元),是NBIM聲稱的25億挪威克朗(3.18億美元)的煤炭行業投資規模的40倍。
基於上述可觀的數字,挪威工黨議員托爾斯泰因·索爾伯格稱,如果挪威石油基金能夠堅決地從煤炭行業撤資,這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重大勝利。
在最近的幾年中,銀行、保險公司、投資機構也緊隨大學 、宗教機構、公共養老基金的步伐,同意限製或停止對煤炭領域的投資。煤炭是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也是發展中國家水源污染的最大元兇。
燃煤經濟性降低
雖然大部分私企仍不願承諾停止煤炭行業的投資,但在上週,法國保險巨頭安盛(AXA)表示將會退出與煤炭有關的投資項目。
活動發起者不僅強調煤炭是全球變暖的元兇、保留目前地下煤炭儲存是多麼至關重要,同時也指出投資開採新的煤礦、興建出口終端和發電設施的經濟效益將越來越低下,並稱煤炭基礎設施將成為「擱淺資產」。
由於全球煤炭供過於求、能源消費結構向可再生能源和相對清潔的天然氣轉移, 斯托全球煤炭指數(The Stowe Global Coal Index)在過去5年裡市值暴跌近70% 。但煤炭行業和一些分析師仍然堅信印度和快速發展的東南亞國家將會拉動煤炭需求,使煤價在本世紀20年代出現回升。
煤炭經濟東移?
有一點毋庸置疑,就是在近期澳洲 、 美國對華煤炭出口的經濟效益出現持續下滑。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正力求實現電力燃料的自給自足,同時中國政府治理霧霾的行動也對燃煤發電站的運行進行了限制。
「撤資運動」的關鍵問題有兩點。一是全球主要金融機構是否會出於經濟或道德因素的考量而最終撤出對煤炭行業的投資;二是在西方投資者從煤炭行業撤資後,發展中國家中那些風險顧慮較少的長期投資者是否會取而代之。
上述報告同時也指出了一些進軍煤炭項目的新企業,如印度電力集團GVK;關鍵問題在於,煤炭企業是否能夠輕易地從發展中國家獲得貸款。
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以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投資者或許會將煤炭這種污染性極強的燃料看作是未來幾十年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動力。
但「撤資運動」的發起者認為,減少對煤炭領域的資金支持會迫使礦產開采和能源企業減少產出,從而給清潔能源留下發展的空間。